就比如苏方式的长子苏元,次子苏庆,这二人一人得到苏方式真传,將阁“军神”之一,而苏元进入兵家武斗派之中修行,如今也成为“武极”。
一身武艺更是出神入化,虽比不上诸葛殤这位大炎武神,但他的实力算得上诸葛殤之下的第一人。
苏家当代可谓是人才济济,先有苏方式这位三朝元老
后有苏方式的三个儿子,两人从武,一人从文。
武至正二品大將军,二等国公,文至从一品,內阁次府,一等国公。
而孙子辈更是將星薈萃,不说比肩苏元和苏方式的“军神”。
毕竟排兵布阵,沙场对弈这种需要实战积累经验,但在二人的教导之下那也远非寻常將领可比。
而武力方面虽不及苏庆,但也算得上天骄之流。
而苏家最大的战功还是数年前,南方战场沦陷,三个王国联合出兵。
江南王与广陵王二人抵挡不住兵锋,三国联军踏入大炎疆土。
而尚且还在北方作战的苏方式立即书信一封,让苏元和苏庆二人奔赴南方战场。
二人当时还没有官身,收到书信时便立即率领家族能一战之人奔赴南方战场。
苏家在大炎之中是大族,族中子弟大多数都会去大炎书院学习,这些人之中优秀者更是会被院长留下再多教一些东西。
而家族中的下人也是曾经跟隨过苏方式的退伍老卒。
共计二十八骑一路南下。
收拢残兵败將,安抚南方民心。
等到达战场时,与联军两军对垒时,已经足足有两三万兵马,虽只有暂时的指挥权,但率军的各个將领却对二人心服口服。
由於第一战便大败,军心溃散,南方的大军更是一战便被击溃,败兵逃往各地。
对於这些逃兵来说,苏元二人都算是救了他们一命,如果没遇到二人的话,在之后被抓住出来,少说也要被流放,甚至是斩首。
苏元二人便率领著军心士气被打散的士卒和南方集结而来的军队与三国联军主力交战。
这一战大炎一方士气低迷,军心不齐,纵然二人有通天的本领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激励起士气的。
双方动輒两三万的兵马出动,双方总兵力更是达到了二三十万这个地步。
这种规模庞大的战场,放眼东西方全史,冷兵器时代,能够有十万人以上统帅经验的人的確不在少数。
但拥有统帅十万人以上而且拥有获胜战绩的人却在少数。
正史之中战国时期的那几个人,东汉的那么两三个人,隨后就是隋唐的数人,南宋一个,明朝数人,清朝数人。
实际上从明开始,就拥有了火器,算得上是热兵器时代和冷兵器时代的交匯。
而元,金虽也有这样的统帅,但骑兵和步卒是两个概念,战法不同。
並不能说能统帅十万骑兵的统帅就一定弱於十万步卒的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