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感觉小主的说法很是新颖,好像很高深的样子。
“小主,啥是比例尺?那你的图,有这些功能吗?”
“当然有了,看见这个尺子没有,一小格代表十里距离。
我这副自製的图,用尺子一量,就知道两地大致距离多少?
也能量山有多大,河有多长,地有多宽。”
荀彧来了兴趣,拿著尺子在图上比划,乐此不疲。
刘盛感觉话题有点跑偏,赶紧纠正:“別研究图的事了,这个不重要。
反董之战结束以后,我决定带大家去并州剿匪,打黑山军张燕。
然后,咱们就待在那里不走了,以为根根基,大家以为如何?”
武將们哪有什么头脑,主公说怎样就怎样,主要还得看军师荀彧的想法,就他屁事多。
荀彧沉思片刻,点点头:“北上并州可以一试,我们可以打出“匡扶汉室,北上剿匪”的旗號。
道义上,也能贏得天下诸侯们的支持。借道上党张扬的地盘,应该也不会阻拦。
目的地就选并州治所太原郡。最
自丁原死后,留著太原郡的丁原旧部,一直在和董卓军抗爭,其刺史、太守等主官一直空著。
小主正好带大军取之,以为根基。”
眾將听完,都心里有底了,感觉此策略可行。
唯独孙瑾撅著大嘴,插嘴道:“仅一郡之地,如何养得起咱们这四万多兵马?
不妥不妥,依我看,还是找个富庶点的地方抢吧!”
刘盛也是服了:“姓孙的,你能不能不要说话?
一郡养不起,那就两郡,实在不行,就把整个并州吞下,咱手上有兵,担心个锤子?”
好吗,终將听完,心中不只是有底,忽感一股豪情升起,佩服小主志向远大。
这还没怎么样呢,就要谋夺一州之地,小崽子人虽不多,心却不小。
小主敢这么想,我们就敢这么干,斗他个天昏地暗,哪怕是功败垂成,也不枉来这人世间走一遭。
成於不成,就看天意了。
三日后,盟军修整完毕,再次吹响进军號角,九万大军,朝著伊闕关开去。
这次出征,和前几次的情形完全不同,走在前面的十八路诸侯,麾下拢共还剩五万人马。
最后一路磨磨蹭蹭的,是刘盛的第十九路军,足有四万两千多人。
有骑兵七千,步卒三万五千。
袁绍心神不定,心里没底,一直向后边瞭望,生怕一个不注意,第十九路军跑了。
毕竟,孩子有这么多兵马,到哪里都是一方大诸侯,完全可以不去伊闕关拼命。
若是这时候孩子搞事情,放盟军鸽子,谁也阻拦不住。
各路诸侯没了以往的欢快氛围,都蔫头耷拉脑袋,毫无生机。
大战打到这个程度,他们带来的兵马所剩不多,甚至有些后悔来参加会盟了。
可大家又不愿离去,若空手而回,失去的就再也拿不回来了,心有不甘。
袁绍抓住诸侯们的心理,不断鼓舞士气:“诸位,都走到这一步了,前方,就剩一座关口。
迈不过去,我们就鎩羽而归;打得过去,就是光明大道。
若不攻破伊闕关,兵进洛阳城,逼走董卓,还政於陛下,论功行赏,那我们这次会盟,就亏大发了。
为了前程、官爵、地盘、財富、娘们,我们还得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