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就在这里。”
蔡承康用铅笔,把一个小区圈了出来,正是未来半岛小区。
“这里不是……”段长青忽然张大了嘴。
“不错,未来半岛小区紧邻案发的小公园,也就是说,潘小霞是在家门外的公园遇害的。”
蔡承康正色道,又用红笔,在小区旁边的公园上,打了个三角形。
距离如此近,难道有什么关联?
每个刑警心里都发出了疑问。
只听蔡承康又道:“不仅如此,我还联繫上了潘小霞的丈夫,他丈夫叫何建,67岁。
两人的年龄整整相差41岁。
何建是一家小微民营企业的老板,昨日下午离开银杏市去首都谈业务,接到我的电话后,他非常悲痛,马上买机票返回,据他估计,差不多下午两点就能到家。
他的行踪,我找机场方面確认了,他没说假话。”
蔡队的一番话里,死者潘小霞和丈夫何建的年龄差,显然成了眾人关注的焦点。
老夫少妻很正常,可这差距也太大了。
半晌,韩锐问了个问题:“蔡队,有没有查到他俩是什么时候结的婚?”
蔡承康回应:“我找人查了,他们是去年十月份拿的结婚证,到今天,刚好半年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查出这么多东西。”罗勇由衷道,“老蔡,你干得好!”
“不不,这还不够。”蔡承康忙道,“我决定,下午两点,让警员去未来半岛把何建带回分局,对他开展一轮询问。”
这是正常流程。
虽然何建案发时不在银杏市,但一般情况下,夫妻一方遇害,另一方往往会成为重点调查对象。
韩锐听完后暗忖。
上一世,蔡队確实对何建进行了询问,可很遗憾,没有查到有用的线索。
如果想破案,那就必须破局才行。
如何破?
接著,负责寻找目击者的两人小组回报,找了一上午,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目击者。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凌晨下雨,很难有人刚巧经过案发地。
也就是说,这条线,也走不通。
“老段,说说你们是怎么找到凶器的吧。”
说到最后,蔡承康示意段长青发言。
谁知,段长青却拍了拍韩锐的肩膀:“还是让小韩说吧,凶器是他发现的。”
这话一出,眾人的目光,齐刷刷而来。
如果是上一世,韩锐可能会有一点紧张,但既然是重生而来,经歷了那么多事,他自然不会紧张了。
於是,当著眾人的面,韩锐把寻找红砖的过程,迅速描述了一遍。
听得眾人如痴如醉。
尤其是凶手用“滚”而不是“拋”红砖入池的那段分析,更是让眾人嘖嘖称讚。
“好小子,真是可造之材啊!”
队长罗勇红光满面,一通大讚。
其余的警员们,也纷纷投来了欣赏的神色。
刑警大队就是这样,虽然免不了有少数一些关係户走后门的,但总体来看,还是谁有本事,谁就能受到尊敬。
不服?
行,你上唄。
“技术科正在抓紧做比对,应该就快有结果了。”
徒弟出彩,段长青也很开心,补充道。
虽然不知道韩锐为何忽然变了个人似的,但段长青的欣慰,是掩盖不住的。
“好!”罗勇点头,“王磊,你去催一下技术科。”
王磊,就是早晨驾车的年轻警员。
他刚起身打开会议室的门,就见技术科的杨玲,风风火火的冲了过来。
“罗队蔡队,有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