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明军在朱祁镇的组织下,匆促准备了起来】
【当时,大明军队出征的粮草只准备了十日,后勤保障不足】
【军队方面,算是临时拼凑,匯集了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还有其他卫所兵、民夫,號称50万大军,实际20万人】
【隨行的有名有姓的文武大臣超过数百人,包括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鄺埜等,其中,年龄最大的,便是已经75岁的英国公张辅】
【可怜的张辅,在靖难之役中为朱棣立下汗马功劳,可他没有想到,竟然会倒在这一场战爭中】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此次隨行的文武大臣这么多,甚至有四朝重臣,但这次明军的实际指挥权,却被朱祁镇交给了他的亲信太监——王振!】
大明,奉天殿。
殿內的气氛十分压抑,朱元璋本来以为他被气倒一次后,心理承受能力会好很多。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朱祁镇开局给他拉了一坨大的。
先是仓促出征犯了兵家大忌,出征后,竟然將军队的指挥权全部交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太监?
离谱!太离谱了!
这简直就不是一个正常人能想出来的操作。
借用天幕常常说的一句话,真是老奶奶进被窝——给俺老朱整笑了。
“好啊!好好好!好极了!”
这一次的朱元璋,並没有倒下,反而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老四,这可真是你的好后代吶!”
朱棣也是怒火满满,指著他最引以为傲的孙子朱瞻基道:
“这可真是你的好儿子吶!”
群臣,面面相覷,不知道朱元璋的后代,怎么能出现这么一个智障。
天幕:
【接下来,就到了大明灾难的行军】
【七月十六日,大明的大军驶出居庸关,但因为当时的天气恶劣,连夜大雨,道路泥泞,所以大军的士气十分低落】
【七月十九日,大军抵达宣府,这时群臣再次请求回京或者驻蹕,又一次遭到了王振的呵斥】
【八月初一,大军抵达大同,因为前线已经和瓦剌交战,战场极为惨烈,从未见过此画面的王振心中感到十分害怕,於是劝朱祁镇撤军,大明的军队,没有和瓦剌交战,仅仅是因为太监王振的害怕,便撤军了】
【撤退途中,本来应该要按照既定的路线走】
【但是王振为了在家乡人的面前炫耀他已经大富大贵,於是下令大军改道要经过他的家乡蔚州】
【大军行军了四十里路后,王振又害怕大军踩踏他家乡的庄稼田產,又再次下令改道东行,回到原本的撤退路线】
【也是因为这次的改道,让大明的军队浪费了两天的时间,而在这个时间里面,瓦剌的骑兵,早就已经占据了大军回京的必经之路——宣府至居庸关的通道】
【八月初十,等到大军行驶到宣府的时候,瓦剌骑兵开始骚扰,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綬率4万精锐断后,在鷂儿岭中伏,全军覆没】
【八月十三日,疲惫饥渴的明军退至土木堡】
天幕上,出现土木堡的地形图,旁边没有任何天险,就算是再不懂军事的人,也知道这个地方是不能驻军的。
【而当时,明军明明离怀来城只有20里的路程,那里比土木堡安全得多,为什么大明的军队偏偏要驻扎在土木堡呢?】
【这是因为,当时王振的私人財產一千多辆輜重车,没有跟上大军前进的速度】
【於是,在其他將领们建议进驻怀来城的时候,王振要朱祁镇全部拒绝,並且强行命令大军在土木堡等候,仅仅是为了等待他的那些財物】
【而这,也是明军噩梦的开始,大明的人们,永远都忘不了那沉痛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