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未落,环绕一圈微微躬身吟道:
“常闻诗人语,不醉且无归。
今日不极懽,含情慾待谁?”
言罢,王粲的温润嗓音戛然而止,以此半闕之诗,已然搏得满堂头彩,风头尽出。
“仲宣之文采,吾等窥之不及也。”司马徽第一个带头讚嘆。
隨后庞德公、黄承彦也拍手叫绝。
紧接著便是一句句夸讚如潮水般袭来,这让刘表这个主人不禁与有荣焉,王粲此举可是给他涨足了脸面。
刘备对此也是颇为欣赏,他的文学天赋算不上多好,还不如他在行军打仗领域有所建树,话说在这一点上和曹操比起来差距就有些大了。
三曹的诗词歌赋都是可以传世的那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可不是说笑,能与之媲美的也只有三苏了。
苏淮虽说处於半醉半醒的状態,但听的时候很认真,至少还能判断出来这半闕诗是出自王粲的公宴诗,估计这个时候王粲全篇腹稿都有了,只不过懒得继续念叨下去。
一旁蒯越也是面上流露佩服之色道:“这诗赋乐曲一道,荆州之內王仲宣独占鰲头,断无人能出其左右。”
苏淮不由地撇了撇嘴,蒯越这话还是说的太保守了,面前这位可是被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誉为“七子之冠冕”,而且也是建安七子中唯一可以能与曹植並驾齐驱的一人。
“怎么,子韞可是不服仲宣之才,要见个高低?”蒯良见苏淮沉吟不语,本著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念头调笑道,在他看来苏淮確实是治世之能臣,但又不是真的样样精通,这诗赋一途,定然是对方的短板。
“……”
尚还有些思维混乱的苏淮被这句话彻底激醒了,他看著蒯良微笑道:
“子柔兄不厚道啊,明知仲宣兄文采斐然,乃天纵奇才,却对我言语相激,就这么喜欢看我吃瘪不成。”
蒯良被嚇了一跳,赶忙解释道:“子韞何出此言,愚兄只是开个玩笑罢了。”
“吾兄確无此意,子韞不可当真。”蒯越瞪了一眼自家兄长,无奈道。
苏淮伸了个懒腰道:“当真也无妨吧,反正我就上去试试,技不如人也就罢了,输给仲宣兄我也是心服口服,况且也没人认为我能压仲宣兄一头。”
蒯良、蒯越对视一眼,双方皆是沉默不语,主动给苏淮让出一条道。
先前以为苏淮的性格属于谦虚內敛那种,现在看来这只是偽装出来的表象,对方內心还是有著少年的自负。
只是这自负,大概用错了地方。
你一介谋臣和王粲比拼才智或可占上风,但比文采情调那不是找死?
“景升公,在下虽年纪轻轻,胸中才华不如仲宣兄,却也想作诗一首,可否请诸位长者品鑑。”苏淮旁若无人地走出席间,长揖一礼道。
刘表闻言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给刘备使了使眼色,他也知道王粲是何水平,所以想劝刘备出来制止一下,不然到时候输了,刘备也面上无光。
但刘备却没有丝毫的犹豫之色,反而点头頷首,让刘表不用担心。
当然,他自己此刻內心也是既害怕又激动,不过丟面子对他来说无所谓,就当给苏淮一次表现自我的机会了。
斗诗输给王粲那是理所当然,又不会被在场之人指著鼻子骂和嘲笑,而要说能贏……那更是从未敢想。
苏淮朗声说道:“我为少年,诗便以少年意气为核心寓意,既是献给在座诸位少年才俊,也算是敬献给景升公、玄德公你们曾经逝去的岁月。”
“好。”刘表也是微微生起一抹惊异。
司马徽等大儒也都是拭目以待,静待评价,不管如何苏淮有勇气对拼诗学,这一点就胜过绝大数人了。
他们其实也可以上去作诗写赋,不过不见得就能力压王粲,而如果不能取得明显的优势,那不就是上去丟脸嘛,活了这么久、见了这么多,结果论文采还不如一个年轻后生。
苏淮面色从容也不慌张,他上来也不是甘当绿叶陪衬的。
两汉的乐府诗集中五言一开始並不多,而且上承《诗经》、《楚辞》,反而直到从东汉才逐渐兴盛,以班固的《咏史》为第一首五言,直至汉末时期,五言诗才真正发扬光大,如此一来有一战之力的也只能是唐诗了。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这首句便是巧用荆軻刺秦之经典,来抒英雄悲壮,引得在场之人陷入深思。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苏淮静心凝神,一口气继续道: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声鲁句践,爭情勿相欺。”
少年身负壮志,来日自有奋发之时,当结交侠士,得结识爱贤之君。
话音落下,在座眾人久久不语。
直到王粲站起身来,掷地有声道:“敢问子韞兄,此诗名为何?”
“名曰,少年行。”苏淮慨然答道。
“好诗,粲自愧不如,今后一年之內,某自闭家门再不外出,他日出关之时,再来向兄台请教,告辞。”
王粲朝刘表躬身一礼,拜別离开。
苏淮挠了挠头,內心一阵后悔,看来以后没好日子过了,吟诗作对什么的他真的只能当文抄公啊,甚至就连那种意境都模仿不出来。
而后,司马徽也是面露沧桑道:“一代新人胜旧人,后生可畏啊。”
庞德公亦是如此,点评了一句:“此诗可作传世经典,子韞可能允许吾麾下弟子为之誊录,为你著名。”
“这个……淮在此谢过尚长公美意了,不过这只是即兴所作,著名一事还是算了吧。”苏淮闻言强忍住內心激动,但一想到此诗並非真正地出自於他口,略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这东西对他来说也確实没什么吸引力,若真想出版诗词,完全能回去印出来几十几百卷,比誊录快多了,最多就是没有庞德公这种人发出来有影响力。
见苏淮推辞,庞德公面含深意地笑了笑,也没继续劝说,只是有些感嘆道:“那好吧,只是如此一来,你可要错失一次名满天下的机会了。”
“名满天下非一篇诗作一篇文赋可得,我志不在此,我之所向是治下百姓安康,不再为衣食匱乏所忧。”苏淮很是閒庭自若地回答道。
隨后,他默默在心中加上一句,我之所向更是为国泰民安,乱世可平蛮夷臣服,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凭自身力量镇国安邦,助玄德公战败四方诸侯,匡扶垂危汉室,再续汉祚。
ps:诸葛玄的人物事跡是依据《三国志·诸葛亮传》来的,也就是在被朱皓取代了豫章太守一职后,与诸葛亮依附刘表,避祸於荆州。
还有一种说法是裴松之在《三国志》引《献帝春秋》记载的诸葛玄被刘表任命豫章太守,最后在建安二年死於西城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