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章 关山五十州  在崇禎年间当丘八的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他发现,自己严重低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这些传承了上千年的农耕技术,早已形成了一套极为成熟和高效的体系。

他那点从网上看来的、一知半解的“先进知识”,在这些经验丰富的庄稼汉面前,根本就是班门弄斧。

“看来,想靠种田黑科技发家致富,是没戏了。”石开自嘲地笑了笑。

但这个发现,非但没有让他气馁,反而让他更加看清了自己真正的优势所在。

他的优势,从来不是什么超越时代的技术,而是他所处的“位置”和所拥有的“权力”。

“安叔,咱们庄子里的田,还有卫所拨给咱们的那五百亩荒地,都不用给朝廷交税,对吧?”石开换了个问题。

“那是自然!”石安的腰杆挺直了几分,脸上带著与有荣焉的神色,“咱们这都是卫所的军田,不入朝廷的黄册,只归卫所管。別说田税,就是徭役、杂派,也摊不到咱们头上。这可是老太爷那辈儿就传下来的福分。”

石开心中瞭然。

这才是关键。

不用交税!

明末的农民为什么活不下去?天灾固然是一方面,但更致命的是人祸。正税之外,辽餉、剿餉、练餉,三餉加派,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一层层盘剥下来,农民辛苦一年,打下的粮食十成里有八成都得上缴,剩下的连餬口都不够。

而他的地,是军田,是特权阶级才能拥有的资產,天然地规避了朝廷最沉重的赋税盘剥。

他之前定下的“三成地租”,听起来似乎比后世的“包產到户”还要高,但在这个时代,却是足以让任何一个自耕农都眼红到发疯的仁政。

因为他收的这三成,就是佃户们需要付出的全部代价。剩下的七成,完完全全归他们自己所有。他们不用担心官府的胥吏下乡催缴,不用害怕衙门的差役来拉夫。

这种稳定和安全感,在乱世之中,比黄金还要珍贵。

“我明白了。”石开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不需要发明什么新式农具,他只需要用自己手中的刀,为这些佃户撑起一片能够安心种地的天。他收的不是租子,而是保护费。

他用武力隔绝了官府的盘剥和乱兵盗匪的侵扰,佃户们则用粮食供养他的武力。这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想通了这一点,石开的心情豁然开朗。

“走,安叔,回去了。让厨房多做几个好菜,今天中午,我陪你喝两杯。”

“哎,好嘞!”石安高兴地应道。

这一个下午,石开哪儿也没去,就在庄子里安安稳稳地待著。

他看著庄子里的孩子们穿著新衣,在巷子里追逐打闹,脸上洋溢著纯粹的快乐。他看著老人们坐在墙根下,眯著眼睛晒著冬日里难得的暖阳,安详而满足。

午饭时,石开与石安、石虎,还有庄子里的几个管事坐在一桌。没有府城里那些虚偽的客套和规矩,大家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聊著庄稼和年景,气氛热烈而融洽。

石开喝得有些微醺,他看著眼前这些朴实的面孔,心中前所未有地踏实。

这就是他要守护的人间烟火。

为了守护这份烟火,杀再多的人,用再狠的手段,又算得了什么?

他想起了卢建斗。那个神秘的小吏,究竟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对自己说那番话?

石开不知道,但他知道,卢建斗为他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门后,是尸山血海,是权谋杀伐,但也可能是一片能由他自己主宰的新天地。

“安叔。”酒过三巡,石开放下酒碗,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少爷,您吩咐。”石安连忙正襟危坐。

“开春之后,城西那五百亩地,要儘快全部开垦出来。人手不够,就再去招募流民,粮食不够,就去城里买。钱的事,你不用担心。”

“另外,在庄子外围,用石头和泥土,建一圈寨墙,不用太高,一人高就行,先建起来,后面再慢慢加固。再组织庄子里的青壮,轮流巡夜放哨。”

石安听得心头一跳,他敏锐地察觉到,少爷这次回来,似乎和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的少爷,虽然也精明能干,但更多的是为了安稳度日。而现在,少爷的身上,多了一股……气魄。

“少爷,这是要……防备什么吗?”石安小心翼翼地问道。

石开看著他,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

他端起酒碗,一饮而尽,目光望向窗外辽阔的田野,眼神悠远而坚定。

“安叔,这世道,要乱了。”

“咱们得早做准备,把家底筑得厚实一些。有粮,有兵,有寨,才能睡得安稳。”

“至於关山五十州……太远了。”

“咱们就先从这大名府开始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