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中距、远距、超远距,只有相关的基础理论。
看来是因为大脑容量的问题,才导致深蓝之传输了这点。
不过,目前也足够用了。
现阶段的无线充电技术早已广泛应用,手机、耳机、电动牙刷……
但它们无一例外地受制於极短的传输距离和苛刻的定位要求。
本质上,它们更像是“无线接触充电”。
而他脑海中的无线输电却是真真正正、无需接触、无需固定位置的无线输电。
其基础原理虽然复杂,但所需的硬体——精密的谐振线圈、高频功率放大器、智能控制晶片——在现有的电子市场上並非遥不可及。
以他目前的能力,费些时间,完全能动手组装出一个支持数米距离的手机无线充电原型。
如果能拿出一个实用的、支持五米有效距离、无需精准定位、效率足够支撑日常设备充电的无线输电技术呢?
不需要追求兆瓦级的工业应用,仅仅针对消费电子领域!
其商业价值將难以估量!单单只是是收取授权费,都能在短期內积累巨额財富。
想像一下,在咖啡馆、图书馆、甚至公交地铁上,无需寻找插座或扫码租借充电宝,手机电量始终在悄然回升。
家庭和办公室彻底告別纠缠的数据线,只需在房间角落放置几个小巧的发射模块,所有设备隨时隨地保持满电状態。
汽车中控台集成无线输电,全车乘客手机同时充电。
更长远地,如果无线输电基础设施普及,手机设计甚至可以移除笨重的电池,让设备更轻薄,续航“永久”。
这仅仅是起点!电脑、平板、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乃至未来的电动汽车、无人机,都將从中受益。
『中短距无线输电……技术概念本身並不超前,学术界和產业界早已探索多年,只是受困於效率、成本和安全问题,尤其是无线传输时的巨大能量损耗……』
『但对我来说,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脑海中的成品技术,早已列出了数种精妙的方式绕开了这些物理陷阱。能量损耗?恰恰是最先解决的难题之一!』
却是如深蓝所言。
这,就是最適合他撬动现实世界的第一块基石。
它足够震撼,足以改变生活方式。
它又不会太过惊世骇俗,可以包装成“幸运的突破”。
更重要的是,它通往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顾耀祖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目光仿佛穿透了酒店的屋顶,投向更辽阔的星海。
怀中的蓝梦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情绪,无意识地往他怀里蹭了蹭,发出轻微的囈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