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下茶盏,目光重新落在于吉身上,带著探究:“不知道友,在我徒儿身上种下的这份传承,究竟源自何处?”
于吉粲然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瞭然,似乎早料到有此一问:“陆道友可曾听闻过,『真道九首』?”
“不曾。”陆离坦然摇头。
他所得尸解仙道传承,源自青铜小剑与帛书,与世间流传的方术体系大相逕庭。
于吉捋须,缓缓道来:
“自先秦肇始,方士一脉多以炼气士为主,讲究餐霞饮瀣,服气存思,守一还神,所求乃长生不死之仙道。
然则今时不同往日,绝天地通,灵气消隱,炼气士之路已近断绝。”
他顿了顿,语气带著几分感慨。
“所谓『真道九首』,乃是先贤將世间方术,依其本质与层次,综括为九种根本修炼之术,分上、中、下三品。”
陆离凝神静听。
于吉身为《太平经》传承者,对修行界秘辛的了解远非他能及,这番阐述如同为他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九首之中,”于吉继续道,“上三首为度世之术,可列入道之层次;中三首为役神之术;下三首亦为役神之术,然其所役神正邪参半,尤其末六首,实为诸般方术杂糅匯集,当属术之范畴。”
“敢问道长,这九度究竟为何?”
陆离追问,他对太平经如何划分这九种度世之术尤为关注。
于吉並无藏私之意,娓娓道来:
“九度依次为:一者元气无为,二者凝靖虚无,三者数度分別可见,四者神游出去而还反,五者大道神与四时五行相类,六者刺喜,七者社谋,八者洋神,九者家先。”
他语含深意,道:“此三者,元气无为、虚无自然均为度世之术,数度则为小度世之术,其中元气无为为最上乘之道术。”
此番话中,似是意有所指。
陆离陷入了沉思。
“怪不得,先前观这于吉修为未至高深莫测的境地,却能出阴神,想来是凭藉太平经当中的九度之术。如此说来,我这尸解仙道,却属於末流的小度世之术。与那最上乘之道的『元气无为』,相差甚远!”
“太平经的核心,在於存思炼形、消融有质,化而为神。待得形神俱妙,身中洞白,清通纯粹,便是证道之期。”
于吉直接道出经文中所含大道至理。
言语中颇有些自傲。
陆离心中波澜骤起!
《太平经》不愧无上神书。
“度世之术,名不虚传。”
他由衷感嘆,眼中异彩连连。
这与他所走的尸解凶险之道,虽路径迥异,却隱隱指向了某种相似的终点——超脱凡俗,证得真我。
“可惜啊,道长所获传承,虽立意深远,且有神鬼莫测之玄奥,但在如今这末法时代,恐怕已经走不通了!”
于吉没有夸大,《太平经》不愧为无上传承,神人天授玉函。
若放在修行鼎盛的时代,必定是直指大道的至高秘典。
此言一出,于吉脸上得意的神情立刻僵住了。
“咳咳~”
他立刻假装咳嗽了几分,来缓解自己的尷尬。
见陆离似笑非笑的神色,也不由得感嘆道:“实在是天地有变,纵有无上传承,可於眾生而言,不过是镜水月,若无特殊机遇,『度世之术』却难度世。或许,我等都生错了时代!”
“所以,道长將希望寄託到张角身上?!”
陆离质问声,带著一丝丝冷意,响彻於大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