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著牙兵和两千骑兵返回沧州后,沧州的叛乱度顿时降低到了20%,而且战略系统界面上显示本地的叛乱度还在持续下降中,不需要处理。
於是陈诚明白了,牙兵和铁骑都还算是忠诚,好酒好肉和大把的赏赐並不是没有效果。另外,只要刀把子够硬,就不用担心叛乱的问题。沧州的叛乱度正在迅速消退中。
其他各部也有酒肉,也有赏赐,为什么还是有人想要搞事?给的赏赐和酒肉不够多?牙兵的待遇是第一等的,除了铁骑都和锦衣都之外,其他部队的待遇確实是差上一截。
那为什么不提高所有部队的待遇?一句话,养不起。朱温养不起更多的禁军,陈诚也养不起更多的牙兵。
就是因为差了些酒肉就想要造反?还是因为各部將领自认为资歷老?
陈诚开始回忆以前看过的书籍,五代的骄兵悍將动不动就造反的情况最终是怎么解决的?
歷史上,魏博镇前前后后被屠杀了好几次,每次是杀得血流成河,才算是把魏博兵给按了下去。而这还只是治標,最终解决问题的是赵二,就是那个坐著驴车玩漂移的宋太宗,用“崇文抑武”的办法才算是解决了军士们动不动就叛变的问题,代价是宋军从此变成了鱼腩,以至於发生过出城三十里就粮草不济士卒溃散的情况。
百万宋军中还是有那么几支能打的部队,但总体上来说是稀烂,除了西军外,其他兵马就算能打,也没有能够持续多长时间。
回到沧州后,需要陈诚亲自处理的事情並不多。藩镇幕府运行了一百多年,对於各种情况都有成熟的处理方案。他只需要下达命令,幕府的官吏们就会將事情处理得很好。行政效率很高,没有什么“冷硬横推”、“太极散手”之类的玩意。
一来是幕府是真真正正的军政府,谁-他-娘的敢搞事,军士们就要用刀枪跟他说话了。二来,义昌镇的地盘並不大,从沧州到德州也就两百多里,地盘小,治理起来会很方便。比如说,哪个村子说今年受灾了,幕府可以派人过去查看,两三天就能查得清清楚楚。
要是觉得下面的人不老实,自己骑马过去便是。
换成大一统的帝国,首都在北平,广西那边说今年发了水灾,要怎么证明当地官员说的是真话?派人过去查?快马也要跑上一个多月。到了那里人生地不熟,大部分时候啥都查不出来。
弄个锦衣卫监察百官?要是锦衣卫也腐化墮落了呢?那就建立一个东厂,然后再建个西厂,这就成了无穷无尽的套娃了。
大一统是歷史潮流,但是藩镇在某些方面也不是没有优势。
陈诚只管在节堂上发號施令,吕兗、尹正和孙鹤等人就將事情办得妥妥噹噹。下去进行抽查,几乎没有出错的时候。要是出了错,幕府立刻派兵將经办人员抓来开刀问斩。
“只是贪污了一些钱粮,用不著砍头吧?”陈诚觉得隨便杀人不好,经济犯罪怎么能杀头呢?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吕兗强硬地坚持要杀人,其他官员也都认为不杀不行。
“如果他没有往自个家里拿,而是路上损耗呢?也要杀头?”
“正常损耗不管,超过正常水平,罚俸,降职。”
陈诚见吕兗、尹正他们將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就乾脆不管了,让他们放手施为,“敌军压境,我要將精力放在军事上。”
打仗需要军队,需要武器盔甲,需要粮食、药材、车辆、油脂、布匹、铁钉,以及一切用得上的东西。於是,陈诚就带著牙兵不厌其烦地一个仓库一个仓库地检查,一支部队一支部队地去视察,查看物资的储备情况,查看军队的装备,查看士兵们平时吃的怎么样,穿的怎么样。
唐朝的时候,各种军事制度就已经非常的完善,营寨怎么布置,盔甲武器怎么保养,兵书上甚至连茅坑多远一个都给规划好了。
陈诚不需要发明创造什么东西,只需要检查这些事情有没有办好,规定有没有落实到位就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