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8章 好你个朱重八!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整个工地的氛围顿时更加火热起来。

特別是那些即將在此工作的工匠们,一个个把胸膛挺得老高。

'知道我们工坊的靠山是谁吗?'

'说出来嚇死你,不过是皇帝和丞相合伙罢了!'

'要是嫌命长,儘管来闹事试试!'

'別担心,说不定真能活著回去呢!'

这座从一开始就大张旗鼓兴建的工坊,迅速吸引了各方目光。

尤其是胡大老爷毫不避讳地在工地上露面,更是勾起眾人的好奇心。

即便对生意没兴趣,能跟胡大老爷攀上关係也是好事。

胡大老爷这张嘴,对能说的事向来毫无保留。

短短几天时间,“胡相与皇上合伙在应天城外开办工坊“的消息就如野火般传遍应天府,並继续向外扩散。

与此同时,“玻璃“这个胡大老爷新发明的玩意儿也隨之声名远播。

据见过样品的人言之凿凿,此物世间罕见,价值连城。

如今大明最有权势的两位要联手经营这门生意。

消息一出,原本跃跃欲试想藉机扬名的御史们立刻偃旗息鼓。

尤其是听说胡大老爷与皇上在工地勾肩搭背的传闻后,更是一个个噤若寒蝉。

这么多人都亲眼所见,难道还有假?

那些有点头脑的御史,赶紧把熬夜写的奏摺撕得粉碎。

他们怎么可能弹劾洪武皇帝和功勋卓著的前任丞相呢?

对这两位,他们可是满怀崇敬啊!

什么弹劾奏章?根本不存在!

傻子才敢乱来呢。

他们很清楚皇帝与胡惟庸联手会產生怎样的力量。

只要这二人没有亲笔签字画押承认,传言就始终只是传言。

即便有人藉此弹劾,也根本伤不到这两人的根基。

但若是这二人被激怒想要报復呢?

呵呵,一位是执掌生杀大权的天子。

另一位虽无法直接取人性命,却凭藉遍布朝野的门生故吏,足以让人丟官弃爵、家宅不寧的前任丞相。

平日就有无数人想巴结胡惟庸却苦无门路。

如今见他与圣上开始合伙经商,此刻若他开口,不知多少人会爭先恐后为其效劳。

能同时討好两位权贵,谁会拒绝?

因此儘管应天府商贾皆知胡惟庸要招商敛財,官吏们也只能干瞪眼。

更无人敢提什么“与民爭利“之说。

这令早已和朱元璋密谋好要诛杀諫阻者全家的胡惟庸倍感扫兴。

他连扮演反派的戏码都准备妥当了,对手却临阵退缩?

岂不是辜负了他精心设计的戏码?

该死!

白费心思!

反倒是朱元璋浑不在意,无人找死正合他意,此刻只盼著早日见到真金白银。

胡惟庸的表现確实兑现了先前的承诺。

待胡义整理好有意向的商人名录后,胡大人再次督促起工坊工匠。

必须先確保工坊正常运转。

若收了银子却供不上货,岂不让圣上与胡大人顏面扫地?

自胡惟庸与朱元璋达成合作整一个月后,由胡大人亲自主持的“招商会“终於开场。

胡惟庸行事格外坦荡。

会场中央的黑色台布上,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诸位尽可观摩,亦可亲手把玩。“

“此物清脆易碎,把玩时务必小心!“

“待诸位验看完毕,我们再议后续事宜!“

今日到场的虽都是地方上呼风唤雨的大商贾,在胡惟庸面前却个个恭敬如鵪鶉。

原因无他——

这些豪商能有今日成就。

无不是靠著地方宗族势力支持,再攀附权贵官僚,方能独占一方、財源广进。

但无论是他们在地方的根基,还是背后靠山,在胡惟庸面前都不值一提。

更何况这次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胡大人,更站著当朝天子朱重八。

瞧那侍立一旁、面若冰霜的內侍便知端倪。

宋利的身影出现在眾人面前时,无需开口便已胜过万语千言。

这个场面彻底证实了那个流传许久的传言——皇上与臣子联手经商之事確有其事。

对在场的富商们来说,光是目睹这一幕就值回票价了。

眾人恭敬地向胡大老爷和宋利行礼后,纷纷围上前去,仔细观赏桌上那些精美的玻璃器皿。

这些都是最新製成的珍品。

隨著工匠们不断改进工艺,提升的不仅是產量,品质更是突飞猛进。

眼前这些璀璨夺目的玻璃製品,早已不是当初那块简陋的玻璃板能相提並论的了。

造型各异的瓶、精致的小碗、典雅的茶杯,还有那巴掌大小的水银镜......

胡大老爷此次展示的,无疑是最上乘的精品,自然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批。

当然,这也是工艺最纯熟、產量最稳定的一批展品。

待商人们饱览这些令人惊嘆的展品后,胡大老爷终於发话。

“既然都看清楚了,那就谈谈正事。“

“老夫的规矩很简单,这买卖要分区域经营。“

“大家都想赚钱,也都知道这东西好卖,自然不能互相压价竞爭。“

“那样只会让大家都没钱赚。“

“所以老夫决定採取区域竞標。“

“各自斟酌好报价,依次叫价,价高者取得该区域的独家经销权。“

“事后若有人违规越界销售,被侵权的商家可自行处置。“

“都听明白了吗?“

胡大老爷举办的招標会並非新鲜事物。

对商人们而言,这种竞价方式早就不陌生。

真正特別的是胡大老爷一开始就划定销售区域的安排。

这做法利弊参半。

好处是立下规矩,违规者必將严惩。

坏处则是他们原以为只需支付货款,没想到採购前还得先砸下一笔重金。

但在宋利眼中,这正是胡大老爷的高明之处。

这些不事生產的商贾,若不把藏在猪圈里的银子都掏出来,岂不是辜负了胡大老爷和皇上的这番谋划?

单凭这两位的面子,若不能一夜进帐几十万两,宋利都觉得亏大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