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章 《儷市日报》的採访  重生1987:我的文艺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陈果三十岁左右,身高一米六十,一身短装,显得颇为干练。

陈果惊讶地看著眼前的年轻人,怎么市报的记者来採访,却把他们晾了这么久?她不知道张启民之前没有得到通知。

不过,陈果很快恢復了一脸平静,向《儷市日报》的记者介绍起了张启民:

“这位就是我们瀧泉县的著名青年作家张启民,他写的小说……”

听著陈果的介绍,张启民在一旁心说,到底是做部长的,功课做得挺足。

《儷市日报》来的两个记者,一个姓周,五十来岁,一个姓李,二十多岁。

周记者和张启民握手,惊得下巴都要快掉了:

“你就是……瀧泉县里的大作家?这么年轻?”

张启民微笑著向对方点头致意。

周记者惊嘆过后,掏出笔记本,开始採访。

李记者则拿出了照相机。

周记者对张启民说:

“张启民你好,我们今天来对你作一次採访,你不要紧张,想到什么说什么就可以了……”

张启民微微一笑,心说:

我什么要紧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太好了。

周记者:“张启民你好,你是我们儷市最近几年来在文学艺术界取得最大成绩的作家,你能介绍一下你的写作情况吗?”

张启民闻言,微微頷首,然后慢慢说道:

“我的写作情况嘛,前面陈部长已经介绍过了,情况就这些。”

周记者愣了愣,继续提问:

“你能谈一谈你发表在《当代》杂誌上的小说《河边的错误》,是什么灵感,促使你写出这部小说来的?”

张启民又是一愣,不过很快就说了起来:

“作家的写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有时候是看到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有时候是一个画面,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想像力……”

张启民侃侃而谈,周记者在笔记本上健笔如飞。

显然,对第二个问题,张启民的回答让周记者非常满意。

採访的最后一个问题是:

“你对今后的创作有什么打算,你的写作计划是什么?”

张启民笑了笑,答道:

“我没有写作计划,写作完全是心血来潮,当灵感来了的时候,就多写,一泻千里;没有灵感的时候,就停笔休息,艺术创作的规律可能就是这样的吧!”

看著周记者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张启民面无表情地看著。

说实话,这样的採访,太无聊了!

下午,自己本来是打算去七都的,被儷市来的记者所谓的採访,问这问那,不仅让自己的计划泡了汤,现在自己早饭还没吃呢!

实在有些不值得。

不过,好在张启民还是应付了过来。

以后,记者採访这种事,还是能推掉就推掉。

终於,《儷市日报》的记者结束了採访。

他们婉拒了陈果部长的邀请,留下在瀧泉吃了晚饭再走的好意,要当天赶回儷市,看来这稿子没几天就能见报了。

今天,陈果是全程经歷了张启民的採访过程的,此刻,她看张启民的时候,是一脸的关切神色:

年轻啊,还是太年轻了!说话明显不经大脑思考。

幸亏来的是市里的报纸记者,这要是省城或燕京来的记者採访,这样不经思考地说话,这些记者说不定会把稿子写成什么样子?

陈果部长和王淑兰馆长閒聊了一会儿,也离开了文化馆。

瀧泉县委宣传部的陈果部长离开前,看著张启民,欲言又止,完全是一个大姐看一个不爭气的弟弟的神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