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依臣之见,高丽国力孱弱,君臣无能,屡次为外敌所侵,长此以往,必成我大夏心腹之患。不如,乾脆將其纳入我大夏版图,设为行省,派驻官员,一劳永逸。”兵部尚书李岩首先发表了意见。
他的想法,也代表了军方大部分將领的想法。
“李尚书的话,臣不能同意。”户部尚书张盛財立刻站出来反对,“高丽虽小,那也有百万百姓吧?將其纳入版图,意味著我们要负责其战后重建,安抚流民,恢復生產。这需要多少银子啊?国库刚刚充裕一些,可经不起这么折腾!再者,咱们强行吞併,一定会激起高丽民变,到时候平叛的军费,又是一笔天文数字!”
“张大人此言,未免太过危言耸听!我大夏天军在此,谁敢民变?”李岩不服气地反驳道。
“好了。”陈平川抬手制止了他们的爭论。
他看向赵康,问道:“首相,你的意思呢?”
赵康沉吟片刻,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臣以为,李尚书和张尚书之言,各有其理。吞併高丽,有利有弊。利在於永绝后患,弊在於耗费巨大,且有失天朝仁义之风。如何取捨,还请陛下圣断。”
赵康把皮球又踢了回来。
陈平川心中暗笑,这些老狐狸。
他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的巨型舆图前。这幅舆图,是他亲手绘製的,不仅有大夏疆域,更包括了周边的草原、西域、南洋,乃至更远的地方。
他的手指,点在了高丽的位置上。
“高丽,我们不能吞。”他缓缓说道,语气不容置疑。
李岩等人闻言,面面相覷,等著陈平川解释。
陈平川转过身,看著眾人,解释道:“吞下高丽,我们得到的是一片满目疮痍的土地,和一群心怀怨恨的百姓。而失去的,是我大夏作为天朝上国,解放者和保护者的仁义形象。”
“朕要的,不是一个处处烽烟的后院,而是一个对我大夏俯首帖耳,心悦诚服的藩属国。一个能够替我们看守东北门户,充当战略缓衝的『小兄弟』。”
“传朕旨意,召高丽国王李峼,即刻来京城覲见。朕,要亲自跟他谈谈。”
……
半个月后,一队风尘僕僕的仪仗,抵达了大夏京城。
为首的,正是高丽国王李峼。
当他乘坐的马车驶入京城那宽阔笔直的朱雀大街时,他被眼前的景象彻底震撼了。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人流如织。往来的百姓,衣著整洁,面带笑容,精神面貌与他治下那些麻木愁苦的臣民,截然不同。
街道上,不时有巡逻的京营士兵走过,他们军容严整,步伐鏗鏘,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骄傲。
这哪里像是一个刚刚经歷过改朝换代,並且还在进行著对外战爭的国家?这分明是一派盛世气象!
李峼的心中,充满了羡慕和……敬畏。
他原本以为,大夏之所以能战胜倭寇,仅仅是因为武器犀利。
但现在看来,他错了。
这种由內而外散发出的强盛和自信,绝不是仅仅依靠武器就能拥有的。
马车在皇宫前停下。
李峼在內侍的引导下,一步步走上白玉石阶,穿过一道道宏伟的宫门,最终来到了金鑾殿。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怀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了进去。
大殿之內,陈平川早已等候在那里。
他今天没有穿龙袍,而是一身玄色常服,看上去,更像一个年轻的学者,而非威加四海的帝王。
“外臣李峼,叩见大夏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峼不敢有丝毫怠慢,一进殿便跪倒在地,行了最標准的三跪九叩大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