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结算
匹配的最后两年没什么大的外交事件发生。
不论是东日城邦还是斯罗城邦都没什么进攻能力,白洛人也没有穷追不捨的想法,三个城邦在匹配的后期形成了微妙的默契。
这是一种由绝对实力差距所带来的、心照不宣的和平。
东日人龟缩在海峡的另一侧,舔舐著几乎亡国的重创;斯罗人则在蝗灾与人口流失的双重打击下,彻底失去了逐鹿草原的雄心。
他们都清楚,那个盘踞在中央的庞然大物已经不是他们能够撼动的存在。
现在他们唯一庆幸的就是没有和对方打成不死不休的举国战爭。
至於流浪对於已经不是第一次流浪的文明来说,只要保留文明的火种,就还有继续东山再起的希望。
白洛人不追击的原因也很简单。
他们需要时间来统合自己的文明。
一味地扩张是不能使帝国长远的。
战爭的胜利带来了广袤的疆土与数以万计的新增人口,但也催生了前所未有的管理难题。
曾经那个数千人规模、结构相对简单的城邦,如今已然膨胀成一个拥有五座主城、数十个海外殖民地、总人口逼近两万的庞大复合体。
不同族裔的文化衝突、新旧居民的土地纠纷、以及日益复杂的商业活动,都对原有的社会秩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律法司联合了第一学院的学者与通商司的法比安等人,编纂並颁布了白洛城邦第一部完整的法典。
这部法典不再是零散的规定,而是一套涵盖了民生、商业、军事与土地归属的系统性法律。
它被雕版印刷成数千份,分发到每一个城市的行政中心,確保每一个白洛人,无论出身都在同一套规则下生活。
行政体系也隨之深化。在白洛主城之外,望海城、西果港、南工城等分城,都设立了完整的“六司”派出机构,由学院培养出的、思想统一的年轻官员担任主管。
他们將主城的政令精准地传达到每一个角落,同时也负责处理地方事务,极大地提升了整个文明的行政效率。
在公输学士的亲自规划下,白洛主城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城区改造。更多高耸的三层甚至四层砖石建筑拔地而起,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压力。
全新的地下排水系统开始铺设,將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进行分离,並通过暗渠排入远海,城市的卫生环境得到了质的飞跃。
南工城则彻底变成了一座钢铁与火焰之城。新的高炉群沿河而建,巨大的水力锻锤日夜轰鸣,这里的居民数量日益减少,只有最顶尖的工匠和最庞大的奴隶劳工群体,以惊人的效率为整个文明提供著源源不断的工业品。
而在遥远的西部群岛,西果港已经发展成为一座拥有超过三千常住人口的繁华海港。
来自各个岛屿的土著部落在见识了白洛城邦的富饶与强大后,纷纷主动请求併入。
他们的孩子被送往港口新建的学院分校,学习白洛的语言和文字,而他们的青壮年,则成为了种植园和伐木场最主要的劳动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