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拖拉机后斗上这些东西,陈逐真是笑开了。
那个无菌操作台,虽然已经被“淘汰”,可对陈逐来说,这可是宝啊。
有了这玩意,自己就可以繁育菌种了,以后他的菌菇试验基地就有用不完的菌种。
可最让陈逐惊喜的,莫过於张建国同志最后送他的那些透明塑胶袋,把他感动到快哭了。
“张老师......”
“好好搞,別一年的时间都没到,就跑回农科院报导,我可丟不起这个脸。”
建国同志嘴巴是毒了点。
可他是最懂陈逐需要什么的。
陈逐將这些设备拉回村里后,立马就让阿爹阿姐帮忙,將这个无菌操作台挑到了菌菇试验基地那边。
他第一时间,將所有留守知青召集起来,菌菇试验基地准备开始正式运营。
......
身在大猫坑的陈逐,完全不知道,就在今天,他上报纸了,且还上了两份报纸。
榕城晚报。
第三个板块里,有五百多字的报导。
《大学生挽救两名儿童性命》
“农学院刚刚毕业的陈逐同志,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在极短时间內判断出向前村的村民进食到有毒的鹅膏菌......学有所用,学以致用,陈逐同志很好地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不单榕城晚报,当地的《卫生报》也刊登了跟他有关的新闻。
《省內首例鹅膏菌中毒抢救成功案例》
“榕城医院吴孟新主任认为:本次鹅膏菌患者之所以能抢救成功,首先要归功於向前村的陈逐同志的及时发现......在菌子高发季节,相关单位非常有必要进山向村民科普有毒菌子,杜绝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这两份报纸出来后,村里宣传栏那里,全都站满村民,有人打趣说道:“咱们村这下出名了,终於上报纸了。”
“真没想到,那陈逐那么厉害,陈有才夫妻果然没事,反而那两个孩子都换了两身血。”
“毕竟是农学专业的。”
“这下陈有才一家,可得好好感谢陈逐了,这可是救命的恩情。”
还有些完全不识字的村民,不禁问道:“老吴,报纸上写了啥,你们怎么都在说陈逐啊。”
“报纸上说,陈逐有三头六臂,非常的厉害。”
“滚你大爷的。”
......
......
向前村。
一间石头搭建的房子里,农村信用社站点的负责人朱志辉主任,看完报纸后,恨不得当场撕碎。
这些天,找他贷款买松树苗的村民,明显变少很多,不少村民都在观望。
而改变就是从那个陈德发开始的,自打他放弃剩下的五百株松树苗。
向前村的松树种植工作,就像被按下暂停键。
朱志辉很清楚,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元凶,並不是陈德发,而是这个上躥下跳的陈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