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章 將军末路,嫁祸於人  大明:我,朱允熥,开局复活祖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他们占据了50座城,还不满足,北边的北元一直经常南下,侵扰边境,

塞外很多的百姓流离失所。

如今,朱棣和朱柏相继与朝廷对抗,又使得中原內部和黄河以北广大地区的百姓受到了灾难。

咱们大明的百姓何错之有呀?

为什么他们要遭受如此深重的灾难呢?”

朱允通说到动情之处,眼眶变得有些湿润。

听了朱允熥的一番话,郭英肃然起敬:“哎呀,吴王,我万万没有想到你的心中装著天下的苍生啊。

如果朱允炆和朱棣能有你这样的觉悟,那还能打得起来吗?

他们都是在为自己的皇位而战吶。”

朱允熥苦笑了一声:“我並非为朝廷而战,也不是为自己而战,我只希望咱们大明的百姓能够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这就是我奋斗的目標!

我打算閒暇之时搞一搞科技种田,儘可能地增加粮食的產量,

比如说,杂交水稻的试验和推广。”

虽然郭英对朱永熥所说的什么科技种田不太懂,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儿。

郭英不住地点头讚嘆:“吴王,听了你的一席话,让我感觉到自己太过渺小和狭隘了。

不怕你笑话,我的眼里只是盯著官爵、俸禄和財宝啊。

现在看来,我的格局太小了些。”

“老將军,你过谦了,当年皇爷爷征伐天下之时,你是他的得力干將,曾经立下了赫赫战功,那些都將载入史册,永远也不可能被磨灭的。

大明建国之后,你在朝中为官小心谨慎,十分低调,一直深受皇爷爷的器重。

如果不是你身体的原因,你恐怕早已成为大將军了。”

郭英摆了摆手:“不瞒你说,我一直就不想做大將军。

有那么一句话,叫做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我不想做大將军,也不想做头排將军,我只想做个杂號的將军。”

“杂號將军?”对於郭英的说法,朱允熥感到意外,因为一般人都想做个大將军,没有人愿意做杂號將军。

“对,就像三国时期的赵云那样的,关羽和张飞都是头排將军,结果怎么样?他们死得最早。

赵云不太受待见,是个杂號將军,却能寿终正寢。”

朱允熥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老將军,这么一说,还是你看得开呀。

你的觉悟很高啊。

一般为將者,都拼命地向上挤,把能做大將军和做大帅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標,而你却反其道而行之。”

郭英摆了摆手:“我这个人呢,因为身体不好,閒来无事,我就喜欢看一些史书,看得多了,就害怕了起来。”

“哦,老將军,你都看了哪些史书?为什么会害怕?”朱允熥更是觉得奇怪。

“为將者终日与皇上为伍,想一辈子不犯错,很难吶,想寿终正寢太难了。

咱功劳再大,能比得上战国时期秦国的白起、赵国的李牧、汉高祖手下的大將军韩信吗?

这些人,谁的功劳不是大得没边儿啊?

秦国能够在西方崛起,秦昭襄王能够坐稳王位,难道和白起没有关係吗?

白起几乎一辈子没打过败仗,號称『人屠』。

別的不说,长平一战,他就坑杀了45万赵军,从此,使赵国失去了对抗秦国的力量。

但是,最终,白起的结局怎么样呢?

范雎在秦昭王的面前说话很有分量,

他三言两语便把白起的功劳说没了,说什么白起在家中有怨言,满腹牢骚,

於是,秦昭王命令白起出战,白起以生病为由拒不出战。

再加上范雎在旁边煽风点火,秦昭襄王一怒之下,便赐给白起一柄宝剑,逼他自杀。

一代名將白起没有死在战场之上,却死在了秦昭襄王的屠刀之下。

李牧是赵国的名將,镇守边塞,抗击匈奴,无论是匈奴,还是秦国,都不能把赵国怎么样,也从来没有败绩。

但是,小人郭开担心李牧的功劳太大,將来地位凌驾於自己之上,在赵王的面前搬弄是非。

最终,赵王命人把李牧抓了起来,关押在狱中。

李牧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

汉家的天下几乎都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以少胜多,背水一战,灭赵,扑燕,攻占齐地。

垓下一战,又献出了十面埋伏之计,灭了项羽。

如果不是韩信,刘邦能得天下吗?几乎不可能啊。

可是,最终结果怎么样呢?

韩信却以谋反罪被吕后杀死在未央宫,一代名將就这样窝窝囊囊地死在了一个女人的手中。

我就想不明白了,当年韩信占据齐地,拥兵30万,他不反,

等到后来,他从齐王降为淮阴侯,那时,却能反了吗?

在我看来,这是莫须有的罪名啊。

咱们再说一说周亚夫,汉景帝时期发生了七国之乱,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联合其他7个诸侯王,共同谋反对抗朝廷,眼看军队就要打到长安了,

汉景帝惊慌失措,无计可施。

袁盎对汉景帝说,七国打的旗號是『清君侧,诛晁错。』

他们並非把矛头指向朝廷,而是指向晁错呀。

那你就把晁错杀了吧。

等你把晁错杀了,七国必定会退兵。

晁错是什么人呢?

晁错是朝廷的忠臣,汉景帝的老师啊。

在汉景帝作为太子之时,就已经是他的老师了。

汉景帝就是这么一个刻薄寡恩的人,他当真就把晁错给腰斩了,腰斩晁错之时,晁错还身穿官服,由此可见,汉景帝慌乱到什么地步,而在此之前,晁错是一点也不知道。

然而,等他杀了晁错之后,原以为七国会退兵,可是他想错了,七国非但没有退兵,相反,进军的速度更快了。

危难之时,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竇婴为大將军,起用梁王刘武。

周亚夫为汉景帝制定了平定七国的方略。

汉景帝依计而行,刘武在前面镇守梁国,挡住了七国的军队。

周亚夫调兵遣將,后来,终於找准了时机一举將七国平定。

前后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如果不是因为周亚夫,汉景帝恐怕就要亡国了。

周亚夫的功劳不可谓不大呀。

但是,因为立太子之事,汉景帝和周亚夫闹翻了。

当时的太子是刘荣,汉景帝想把刘荣给废了,改立刘彻为太子。

周亚夫却坚决支持刘荣,这让汉景帝十分恼火。

恰逢匈奴王王前来投降,汉景帝打算封那五王为侯,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匈奴的王公贵族来投降汉朝。

这种举措从外交策略上来说,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周亚夫坚决反对,他的理由是,高祖曾经立下祖训,非军功不得封侯,那些投降的人怎么能封他们为侯呢?

那岂不是等於鼓励天下的臣子都背叛自己的主子去投降了吗?

可是,汉景帝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汉景帝要封皇后王娡的哥哥,王信为侯,周亚夫又说他没有军功,不可封侯。

汉景帝与周亚夫两个人之间经歷了这些不愉快的事情,闹僵了。

恰巧周亚夫的儿子购买了500件甲冑,

目的是用作冥器,等將来,周亚夫死了之后,用这些甲冑陪葬周亚夫。

汉景帝却以此为由,把周亚夫关到了狱中,让刀笔小吏去逼问周亚夫。

周亚夫曾经统领百万的將士,征战沙场,性情耿直,

他如何能够经得起那些刀笔小吏的盘问呢?

因此,周亚夫绝食5天而亡。

朱允熥静静地听著,目光注视著帐外。

他也感触很深,诚如郭英说的那样,一个將军想要寿终正寢,绝非易事啊。

郭英刚刚所说的白起,李牧,韩信和周亚夫都是歷史上的名將,他们的功劳都非常大,可以说居功至伟,

如果没有他们的话,秦国不可能那么强大,赵国就会灭亡,刘邦就不可能夺取天下,汉景帝的江山就要被顛覆。

即便如此,这四位名將没有一个有好结果的,难怪郭英心灰意冷啊。

其实,本朝的蓝玉、冯胜和傅友德功劳也不小,尤其是蓝玉,

但是,最终却被老朱所杀。

这也更加地印证了郭英所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呀。

真正的大將因为手握重兵,被皇上所忌惮,因此,能够寿终正寢的並不多。

朱允通和郭英正在谈论之间有一名军士慌慌张张地从外面跑了进来:“吴王,郭老將军,大事不好了。”

郭英吃了一惊,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我们刚刚得到消息,李景隆被朱棣和朱高炽前后夹击,大败而归,现在正率兵逃往真定。

朱棣与朱高煦合兵一处,正在追击李景隆。”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郭英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差点儿背过气去。

他颤抖著声音,问道:“你们打探的消息可靠吗?”

“老將军,千真万確呀!”

郭英跌足长嘆:“看来是天灭朝廷吶。

继续打探!”

“诺!”那名军士答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郭英悲愤地哭了起来,骂道:“李景隆,那个王八羔子,终日只会夸夸其谈,自以为了不起。

他果然是个草包啊,他非但比不了赵括,他也比不了袁绍和刘表啊。

哎呀,真是我朝之大不幸吶!”

朱允熥也是感慨万千。

他见郭英如此悲痛,只好在旁边劝说:“郭老將军,你就不要太难过了,身体要紧吶。”

郭英忍不住地咳嗽了起来,喘息了半天:“吴王啊,我打了一辈子的仗,见过窝囊的,但是,没见过像李景隆这样窝囊废的,

50万人竟然打不过人家1万人,这將成为千古的笑柄。

满朝诸將,朱允炆把军队交给谁,也比交给他强啊。”

“事已至此,老將军,你就不必难过了,看怎样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保存有生力量,能够保住真定就行了。”

郭英用手捶著文案:“依我看,这真定早晚也是保不住啊。”

朱允通沉吟了片刻:“老將军,你身体不太好,在这里守著郑村坝,我立即率兵去支援李景隆,让他们少受一点损失。”

“看来也只好如此了。”

李景隆率领40多万的军队一直往南跑,急急如丧家之犬,茫茫似漏网之鱼。

他没想到朱棣回兵回得那么快,而且,朱高煦那小子果然勇不可挡,差点儿把他给抓住了,要不是手下的將士拼命抵抗,他可能已经做了俘虏。

他真是惊魂未定啊,早知北平这么难打,朱棣、朱高煦父子如此英勇,他就不来趟这洪水了。

现在想想也十分后悔,更令他担心的是,回去如何向皇上交代?

皇上岂不是要拿他开刀?

李景隆心想我原以为率领50万大军,威风凛凛,到了北平,一走一过,不就把北平给拿下了吗?

没想到,事实並不是那样。

北平太过坚固了,不要说我,就算是吴起、白起、韩信復活,恐怕也未必能拿得下来,

半道之上,

瞿能向他报告说:“大將军,那红玉跑了。”

“红玉?我不是让她留在真定等我回去吗?

她到哪里去了啊?”李景隆一脸的茫然。

“哎呀,大將军,到现在,你还蒙在鼓里,红玉把你的金银財宝全部捲走了,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什么?”李景隆一听,差点儿从马背上掉了下来,“那个臭娘们,死女人!

我要是早知道她是这样的货色,我怎么能把金库的钥匙交给她呢?

那可是我这几年所有的积蓄呀。

真是遇人不淑啊。

真定城怎么样?”

“真定城没事儿,目前,真定还在咱们的手上。”

李景隆脸色稍缓:“看来还是我的两个弟弟可靠呀。”

“大將军,並非如此,而是因为朱允熥和徐辉祖率兵来援,

如果不是他们及时赶到的话,真定城也已经丟了。”瞿能向他解释说。

“徐辉祖?”李景隆一边逃跑,一边想,“哦,对对对,我让他去搬救兵,

他果然把朱允熥搬来了。

看来,还是我的谋略得当。

朱允熥最是瞧不上我,不管怎么样,咱们得把守住真定的功劳记在我和我两个弟弟的头上,绝不能让朱允熥抢了功劳去。

另外,咱们得把这一次围攻北平失败的罪过,推到朱允熥的头上。”

“这好像有点不太道义吧?”

“什么道义不道义的,保住自己的小命和乌纱帽才是最重要的。”李景隆没好气地说。

此时,寧忠赶了上来,用手指著后方惊慌失措地说道:“大將军,朱高煦又追上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