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孩童怎能守城?
刘裕自然不是傻子,他派遣檀道济担任征虏司马,“协助”世子刘义符镇守京口。
京口,亦称为北府,连接建康与三吴,若是两地间受阻,长江两岸军队就得不到给养。
南方不同於关中,纵有江水所依,可却极少有那能够一夫当关的狭隘关城。
京口、建康、三吴形成一个稳定铁三角,京口的重要程度,不亚於洛阳虎牢,长安函谷关。
闻名天下的北府兵便是谢玄镇守广陵郡,也就是京口时,徵募徐、兗二州流民军中的驍勇之士组成。
桓玄死后,北府军被刘裕兼併后,一度发展为私军。
刘牢之姓刘,刘裕姓刘,因此时常会被人戏称为刘家军。
不单刘义真立下军功,刘义符同样有守城之功。
诸如此类掛名领功之举,便是那些世家子弟所开先河。
在刘裕重用寒门子弟前,晋廷任官不问才学,不问德行,只看姓氏出身。
“父亲可答应了?”
一想到能亲眼见识那威震天下的北府军,刘义符神色都有些飞扬起来。
“自然是答应了。”
刘义符镇守京口时,还哭闹著不愿离开建康,想要待在娘亲身旁,最终还是在“威逼利诱”之下哄著去的。
讲到这,张氏的嘴好像停不下来,兴致饶饶的说著刘义符小时候的糗事,不过让她奇怪的是。
刘义符也不恼了,嘴角上翘,忍著笑倾听,好似不是在说他一般。
“夫人!”
门环扣动,男僕喜声喊道。
被打断的张氏无有不满,让其进屋后问道,“有何喜事?”
“天子加任郎主与世子兼任豫、司、徐、兗四州刺史。郎主已经到正堂了,还带来一位郎君,让仆唤世子过去。”
听到加任刺史时,母子二人都不觉得有什么,可听得刘裕带了郎君回府,表情不同起来。
张氏笑而不语吩咐道,“快去吧。”
“娘亲可知道是何人?”
张氏摇了摇头。
能被称呼为郎君,而不是公的,除去年纪问题,才德也不一定十分过人。
或许张氏也不知是何人,刘义符不再追问,整理好衣裳,穿上鞋履,跟著男僕出了屋。
“记住,不可无礼。”
“孩儿知道了。”
…………
“今日朝堂上,你做的很好。”
刘裕拿起桌上的羽觴,饮了口酒,对那“郎君”讚赏道。
“此乃主公与刘公的主意,晦只是听命行事,不敢居功。”
“你啊!”
刚来到堂外的刘义符,听到了一阵笑声,还有些不明所以。
“事虽订下了,请主公切莫逼的太紧,不然,晦之族兄弟只怕要『刀兵相向』了。”
“道民做事,何曾出过紕漏。”
最后一句,不是疑问,而是肯定,刘穆之一人处理內外政务,事无巨细,极少出过差错,更別提这关乎著北伐的天大事。
“唉,晦只是担心,刘公的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