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此计甚妙! 大宋:从陈桥兵变建立第一世家
泽州城南,宋军大营,中军大帐中
赵匡胤轻蹙眉头,手指无意识的敲击案木,心里不住的琢磨著这几个字。
“守內虚外,以霸制王!”
他明白陈云崢的意思。
表面上按『亲王京尹』的制度,將二弟提为开封府府尹,实则是將其兵权摘走。
另一边,则是以『霸道』之路,培养赵德昭,达成『以霸制王』的目的。
若是赵德昭能在军中竖起威望,便相当於坐稳了储位,届时再依靠祖制,册封为太子,彻底废掉『亲王京尹』的制度!
陈云崢的这个想法,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三弟本就武不成,若不是新朝初立,需要將禁军牢牢握在手中,且宗室之中无人可用,他也不会让赵光义担任殿前都虞候。
如果將其调到开封府府尹,不仅可以发挥其文治的能力,辅佐自己处理內政,而且也能安太后的心,何乐而不为?
至於德昭那边,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合適的安排。
以前倒是觉得其年纪尚小,急不得,可如今有了赵普的帮衬,那有些事便可以提上日程了。
想必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赵普已经为德昭打下了些许底子吧……
赵匡胤忍不住笑了起来,没人比他更清楚赵普这个老狐狸,自己恰好不在京中,他就不信赵普会错过这个机会。
也好,那就不急著给太后答覆,再给德昭留一些时间,詔书的事,等回京再说。
眼下还是以攻破泽州为要紧。
“以霸制王,说的不错。”
赵匡胤朝陈守义笑了笑。
他发现,自己挑选的这个亲兵看似木訥,但总在关键时候,总能解了燃眉之急。
从黄袍加身,到入京稳定局势,阻止韩通挟持家眷,再到先前白陘道黑毛沟搬石开路,都是在极为关键的时候起了重要作用。
如今的『以霸制王』策论的提出也是如此。
“你呀,小事糊涂,大事倒是一点都不糊涂。”
想到这里,他投给陈守义一个讚许的表情,陈守义也不知该作何回答,只能憨厚笑了笑,摸了摸自己后脑勺道:
“谢陛下谬讚。”
其实他心里微微有些沮丧。
刚刚他已经很努力的去理解祖宗与陛下的对话了,但有些东西,却是想了许久都想不明白。
自己到底还是不適合玩这些弯弯绕绕的东西……
“哈哈。”赵匡胤倒是没想那么多,只是瞧著他不似作偽的老实模样,甚是喜欢,不由得笑了笑,“走,隨朕去校场一趟。”
时间也差不多了,他要去看看马全义的死士准备的如何了。
…………
祖祠空间里,陈云崢大手一挥,收走了所有的笔墨纸砚。
这些东西都是他的意念形成,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做完这一切后,陈云崢看著祖祠里陈书文的虚影,忽然起了兴致。
京中局势已有段时日未曾细看,不如趁著这个机会,跟陈书文说声赵大这边的事情,看看有无可利用之机。
他心念一动,意识便悄然沉入了陈书文的视角中。
眼前场景骤变。
一间雅致的书房中,檀香裊裊,书卷堆案。
陈书文和卢多逊正与赵普对坐案前,三人的面色都带著些几分凝重,显然是在商议要事。
自赵匡胤御驾亲征离开京都后,赵光义那边一直都没有任何动作,只是本本分分的將所负责的后勤事务做好。
仿佛丝毫根本不在意先前那则流言一般,甚至有时看到德昭,还会温和的说上两句关切的话,一副好叔父的做派。
事出反常必有妖,深知赵光义为人的赵普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退恭。”赵普率先开口,他看向卢多逊:“赵光义那边,还是毫无进展?”
卢多逊闻言苦笑一声,无奈摇头:“还是那般,对我始终不远不近,只是让我盯著德昭殿下,其他诸事,一概未让我参与。”
自从他上次听了赵普的话,以身入局后,赵光义虽面上接纳了他,但始终存著戒心。
赵普捋著鬍鬚,丝毫不感到意外。
毕竟卢多逊日日伴在德昭身边,而且又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他赵光义心思縝密,怎会轻易对卢多逊推心置腹?
“来日方长,莫要急躁,沉住气。”赵普也只能安慰两声。
卢多逊点了点头,余光却瞥了一眼身旁静坐的陈书文。
似是察觉到他的目光,陈书文抬眼看来,稚嫩的脸上平静无波,只淡淡开口:
“我只知道他最近似乎在诸班直安插了些亲信,另外有接触李处耘的意思。”
他早將臥底之事告知了二人。
毕竟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了,若是藏著掖著,日后暴露了,免不了生出间隙,倒不如早早告知。
闻言,赵普眉头微挑:“除此之外呢?”
“其他倒没什么异动了。”陈书文摇摇头,“他府中近来访客不多,行事也颇为低调,倒像是等什么。”
赵普皱眉思索著,他始终想不明白赵光义究竟做出了何等应对,才会这般从容,似乎篤定事情必然会有转机。
见赵普始终未说话,陈书文想了想,又说起一则事情来:
“对了,前些日子我曾去家师府上閒聊,他似是有意想接触一下赵公。”
自科举之后,他便与吕余庆有了师徒之名。
“哦?”赵普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虽说近来『立储』流言闹得沸沸扬扬,但在陛下没有表態之前,京中大臣还是多半持观望態度。
毕竟涉及立储,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而吕余庆为朝中重臣,为人稳重可靠,又颇有才干,深得陛下赏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