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要向前看 开局收音机厂,你让我造相控阵?
林涛重新坐回椅子上。
“收音机市场迟早会饱和,咱们得提前布局。”
外贸局位於海峰市的中心区域,一栋四层的灰色楼房,门口悬掛著红色的牌匾。
王红林穿著他最好的中山装,手里提著公文包,里面装著厂里的介绍信和外匯申请表。
接待他的是一个中年干部,戴著黑框眼镜,说话慢条斯理。
办公室里瀰漫著茶叶的香味,墙上掛著一幅世界地图,各个国家用不同顏色標註著。
“王同志,你们厂要进口录音机磁头?”
干部放下茶杯,仔细看著申请表上的內容。
“是的,我们想研究一下录音机的技术。”
王红林坐直身子回答。
“我们厂现在收音机做得不错,想看看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新產品。”
干部拿起电话,拨了几个號码。
电话那头传来模糊的对话声,似乎在諮询什么政策问题。
海峰市的外贸业务並不多,录音机磁头这样的精密器件更是第一次有人申请进口。
“王同志,磁头属於精密电子元件,需要报省里审批。”
干部放下电话。
“而且外匯额度有限,你们厂一次要多少个?”
“不多,先要二十个试试。”
王红林快速计算著成本。
按照市场价格,一个三磁头大约需要二十美元,二十个就是四百美元。
下午时分,王红林回到厂里。
他的脸上带著疲惫,但眼神中透露著兴奋。
经过一整天的奔波,总算有了初步的结果。
“涛哥,外贸局那边说可以帮咱们联繫香港的供应商。”
王红林在办公室里放下公文包。
“不过需要三个月的审批时间,还要交一千块钱的保证金。”
林涛点点头,这个结果在他的预料之中。
在那个年代,进口任何东西都要经过复杂的手续。
三个月的时间虽然漫长,但对於產品研发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保证金没问题,三个月也能等。”
林涛在心里盘算著时间安排。
“正好这三个月咱们可以先研究录音机的其他技术,等磁头到了就可以直接组装试验。”
夕阳西下,厂区里的机器声渐渐停息。
林涛站在办公室窗前,看著工人们下班的身影。
他们有说有笑的走出厂门,脸上都洋溢著满足的笑容。
收入的增加让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林涛心里很清楚,这只是开始。
录音机市场一旦打开,將会带来比收音机更大的利润空间。
而且隨著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消费需求会越来越多样化。
“红星,预测录音机產品的技术攻克时间和市场投入成本。”
“预测结果:基於当前技术基础,录音机產品研发周期约六个月,初期投入成本十五万元。预计產品上市后,单台利润可达八十元,远超收音机產品。建议立即启动技术储备工作。”
月光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洒进来,在桌面上留下银白色的光斑。
那本杂誌依然摊开在桌上,封面的录音机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神秘和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