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研究生变待业青年 重生四合院:理工天才的逆袭人生
风从东南来,鸡窝在院子西北角,鸡毛散落在窝东侧,逆风。
活鸡挣扎,羽毛应顺风飞。可这些毛,是被人扔的。
我蹲下身,指尖拨了拨地面浮土。
脚印边缘清晰,无挣扎痕跡。鸡窝门开著,锁扣无损,门轴无刮痕。
不是偷,是拋尸。
这鸡死得蹊蹺,但绝不是傻柱动的手。
我正记著,袖口一滑,游標卡尺从工装里露出半截金属边,在阳光下一闪。
傻柱眼角余光扫过,愣了一下。
我没在意,收起卡尺,默默退回自己屋。
关门时,我最后看了一眼那张“烈属证明”。
林风……这名字,现在是我的了。
父母双亡,无依无靠,三块钱,半袋米,12天寿命。
可我还活著。
实验室炸了,人死了,但脑子没坏。
我是理工研究生,学的是材料热处理,搞过金相分析,拆过三台报废工具机,写过二十万字实验报告。
我不信,这年头,一个会算数、会观察、会推理的人,会饿死。
我摊开草稿纸,把刚才记的数据重新整理:
院內共住8户,晾衣数量推断人口23人,常驻男劳力9人
水缸补水量每日两次,取水点在胡同口,单程约200米
食堂在东街,傻柱是厨师,每日6点开工
贾张氏独居,儿子早亡,丈夫是“烈士”,但证明残缺
鸡窝位置偏僻,夜间无人巡逻
信息拼起来,像一张粗糙的院落生態图。
我盯著那行未写完的公式。
η = (t? - t?) / t? x 100%
效率,永远取决於温差。
而改变,从最小的变量开始。
我摸出钢笔,在草稿纸背面写下第一条计划:
1. 明早6点,去东街食堂,观察傻柱和面流程,计算麵粉消耗与出餐比。
2. 下午查粮店米价浮动规律。
3. 夜间记录院內噪音分布,绘製作息热力图。
写完,我把纸折好,塞进內兜。
窗外,天快黑了。
煤油灯重新点上,火苗稳了些。
我坐在炕上,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
这个世界不讲逻辑,不讲证据,讲的是嗓门和关係。
但没关係。
我可以等。
等一个机会,用数据说话,用事实打脸。
贾张氏的鸡,不会白死。
傻柱的清白,也不会永远靠吼。
我林风活了两辈子,上辈子死在实验室,这辈子——
得活成一把尺子。
量得了温度,也量得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