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8章 修復工具机  四合院:开局50,边吃瓜边科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到了第二天,整个大院都热闹了起来。

在前院、中院,根据计划要打造5个炉灶,白天人们都有工作,这些工作自然而然落到了院子里妇女头上。

这年代的人们都能干。

就算是妇女干起活来也一点不含糊,仅半天的时间就搭好了全部灶台。

除了灶台以外,堆放粮食的地方、堆放柴火的地方,这些都安排好了人负责。

刘大爷也找军管处的人说了一下情况。

拉来了三车小麦粉和一些玉米粉、盐之类的。

看著院內忙乎的眾人,军管处的人也都先动容。

等到了晚上,全院人都齐齐上阵,在何大清、何雨住这两个大厨的教导下,开始了炒麵。

不过这想要炒好面也不容易,这最难把握的就是火候,这如果火候大了就会炒焦。

那口感就太差了。

可如果火候小了,炒麵又不容易保存,因为不够干,很容易变质,也好在有何大清在场。

这才让事情简单了很多。

而为了应对前线粮食不足的情况,一则名为《关於执行炒麵任务的几项规定》发了下来。

迅速传遍了全国上下。

在得知前线的战士有时候连一口饭都吃不上时,工厂、学校、街道,都组织人手。

开始安排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以大院、工厂、学校、村子为单位,进行炒制工作。

一些地方还设立了专门的炒麵製作点,让人们轮流进行炒麵。

就连一些老人、孩子都加入到了其中,他们虽然没那个力气用大锅炒麵,但也都在家里做菜的小锅开始炒制。

虽然这样做的效率没大锅炒的要高。

但耐不住人数多,许多家庭都会连夜赶工。

李梟所在的学校也是如此,设立了很多灶台,一个个学生在放学后,也不再踢球、打篮球放鬆。

都加入到了炒麵当中。

“梟哥,你看看怎么样,好了吗?”。

在学校一处空地,几十个灶台都在冒著火光,一口口大锅被放在上面,里面装的都是麵粉。

每一个大锅前面都站著一名学生,挥舞著手中的勺子,在锅里翻著麵粉。

听到有人喊,李梟不敢耽搁连忙跑了过去,他跟著何大清学的比较早,对於掌握火候有几分信心。

在学校也开始炒制麵粉后,就被派来负责这一事项,以防止火候出现问题。

跑到近前李梟看了看。

炒麵熟不熟这其实很好判断,生面一般都是白色,或者是米白色,而在炒制过后,则会慢慢变成金黄色或浅棕色。

如果这还不能很好的判断的话,也可以用鼻子闻一闻。

炒好的面会散发出一股独特的香味,如果没有散发出香味,或者闻到了有一些焦。

那就证明麵粉没有炒制好,或者火候大了。

如果心中还没谱的话,那就只能用手抓了,看看麵粉容不容易散开,如果容易散开、比较鬆散,那就证明还没炒好。

保险起见。

这几种方法李梟都会用,看了看顏色又闻了闻,试了试炒麵的鬆散程度,李梟这才道:“在炒三分钟,就出锅。”。

“好嘞”,那人看了一下手錶,答应了一声,就继续用大勺开始翻炒。

就算累的满头大汗,也毫不在意。

这炒麵一炒就是20来天,这才算是结束,把他累的够呛。

炒麵运动结束。

李梟也把精力再一次放回到了修復工具机上。

上一次有了这个想法后,李梟就找到了赵教授,提出了自己想要研究、修復车床的想法。

对於李梟的要求,赵教授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还给他从四九城附近的厂子里,找来了几十台报废的工具机,以及几台国內生產的最新式工具机,更是给他弄了不少关於工具机方面的书籍。

可以说是一路开绿灯。

李梟自己也是查看了大量的资料。

现在国內工具机的种类还比较少。

这最多的就是六尺皮带车床、111a 型全齿轮车床和万能工具磨床。

六尺皮带车床生產於1949年,其余两种都是1950年开始生產,这几种车床的结构可以说都很简单。

特別是六尺皮带车床。

用的还是皮带传动,没有齿轮传动那么复杂的齿轮组嚙合机构,也没有复杂的变速系统。

比较复杂的还是在多部件协同方面。

毕竟六尺皮带车床就算再简单,那也是工具机,也有像是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这些部件,而这些部件需要协同工作才能实现加工功能。

不过虽然复杂,但想要搞懂其实並不难。

这其中工具机比较难得也就是万能工具磨床,这种工具机不仅结构复杂,並且还是电气控制系统。

像是结构方面。

就必须具备刃磨各种中小型工具,像是铰刀、丝锥、麻钻头、扩孔钻头,在难一点还要实现能磨削外圆、內圆和平面。

床身更是具有复杂的导轨系统,包括了纵嚮导轨、横嚮导轨等等!

整体则是有十多个部分组成,包括了床身、十字滑板、升降套筒、磨头、电气控制、万能夹头、尾架、中心规等等。

各有各的作用。

像是床身就是为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和支撑的平台。

十字滑板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实现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运动导向,目的是为了控制磨头的横、纵双向的运动。

其中让李梟感到最难的就是电气控制系统,虽然在机械工程的课程中,他也学过电气基础知识、电机与控制这些內容。

但对於李梟来说还是有些难。

毕竟现在还是1951年,他学的关於电气基础知识,只限於电机的启动、停止控制,简单的逻辑控制、电气控制手段。

远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系统。

这也让李梟头痛了很久。

不过好在他有著外掛,能在空间內上网查找一下资料,更幸运的是,关於这些工具机。

网上竟然有老师讲解。

这也多亏了后世一些物联网视频平台的出现,如果没有这些平台,他很难找到这些讲解的视频。

只能去扒那些研究的资料。

那就困难太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