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4章 丰京血战  狼刺之帝国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贏来的八千兵马过河之后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快速推进,当大军从烈火熊熊的丰京城东绕过之后展现在秦军面前的是秦岭终南北麓那茂密森林和浅山丘陵地带,这里野草灌木丛生河流水泊眾多,原本是农耕渔猎的宝地,如今良田荒芜杂草丛生一片衰败景象。但四野开阔极其適合平原野战。

到了这里贏来军一直没有遇到像样的敢抵抗,只有一股股的类似流寇似的小规模袭扰。但在装备精良斗志昂扬的秦军面前全部被打得灰飞烟灭。攻击如此顺利,极大的振奋了秦军士气,也让贏来的自信心瞬间爆棚。

贏来:“命全军加快追击,送信给上將军敌军確实是撤兵了,叫上將军速速渡河!”

“是!”

“报,稟报世子,前方十里处有犬戎军布阵。兵力大约一万!”

贏来听罢哈哈大笑说:“將士们,这是犬戎留下的阻挡我们追击的后卫,我们怎么办!”

“杀光他们!”

“哈哈哈哈,全军突击!”

贏来拔出长剑指向前方,大秦骑兵吶喊一声如同山呼海啸一般冲向前去。贏来军总计八千余人步兵只有三千其余皆是骑兵,按理说四是应当步兵居中排起密集阵形骑兵压住两翼,缓缓向前开进。但是贏来兴奋过度直接指挥骑兵发起了衝锋。双方间隔十里,这个距离不算太远,有经验的骑兵会控制马速先慢跑热身然后逐渐加速,当行程过半的时候,战马的速度刚好达到最高体力也完全被激发出来,此时的突击最具攻击力。

贏来忽略的这一点但是副將却是个打老了仗的老军伍,他在贏来下令之后隨即下达了控制马速的命令,这些大秦骑兵都是老兵,自然明白其中道理,因此虽然是有悖秦军一惯战法,但阵型却丝毫不乱。而步军主將则是一位头髮白的老校尉,他一声令下步军排成密集大阵撒开双腿紧隨在骑兵之后,这样做虽然消耗步军体力但是不至於让步军和骑兵之间的距离过大,如此就可以相互支援为骑兵提供一个稳固的支撑点。贏来临阵指挥的缺陷被这些老兵老將的自觉行为消弭於无形。

当秦军骑兵的马速达到最快的时候,隨著一声令下咵的一声,一桿杆戈矛齐刷刷的放倒,闪著寒光的尖端直指对面敌军。

呜嘟嘟嘟~~~~~

对面犬戎僕从军中响起號角声,一万僕从军张弓搭箭对准了秦军。

“放箭!”

嗡的一声,一片乌云腾空而起,当飞至最高点时猛地一顿隨后急速从空中扎了下来。

嗤嗤嗤嗤,噗噗噗噗。密集的箭雨將正在发起衝锋的秦军骑兵笼罩,中箭的秦军翻身落马,后面的骑兵一带马韁战马纵身而去一跃而过,继续突击。

唏律律的马嘶声不绝於耳,马蹄敲击大地的声音赛过百面战鼓齐鸣。

“杀!”

秦军顶住了地一波箭雨的洗礼將双方距离拉近到两里,对面僕从军主將抽出弯刀大吼一声:“杀!”

一万僕从军扔掉长弓拔出弯刀催马杀向秦军,不得不承认戎狄的控马之术的確比秦军高明,僕从军的骑士只用了一里多的距离就把马苏提到最快。秦军对面的僕从军骑兵如同泛滥洪水汹涌而来。哦呵呵呵呵的叫声直衝天际,雪亮的弯刀在阳光下映起一片耀眼的光华。

轰的一声,双方的先头骑兵撞在了一起,霎那之间人仰马翻血肉横飞。一匹匹战马栽倒在地,双方將士接二连三的跌落马下。总体而言,秦军骑兵占据了先发优势又有长矛的优势,在两军相交的一剎那,僕从军落马的数量要比秦军多出一倍不止。战场之上人声鼎沸,杀声震天。

秦军骑兵把长矛插进敌军胸膛之后立刻撒手拔出狼刀左劈右砍,紧隨其后的步军迅速跟上展开队形一排排的秦弩不间断的发射。

战场之上弩箭横飞,秦军每一波弩箭射击都会让近百敌军中箭落马,僕从军迅猛的攻势如同海浪撞击在礁石上瞬间便被瓦解。其数量上的优势,在装备精良战意沸腾的秦军面前迅速被扯平,尤其是秦军步军加入战斗之后僕从军的伤亡直线上升。

贏来纵马驰骋,手中长剑左劈右砍杀的是痛快淋漓,在他身边十几亲卫保护著他在僕从军中左衝右突。杀著杀著贏来眼前一空,迎面而来的就是僕从军的主將,这傢伙拧眉瞪眼回到催马直奔贏来而去,贏来也不躲避催马对冲,俩人在即將相撞的时候同时一带马头擦肩而过。

喀,噗!迎来的长剑斩断僕从军主將的弯刀直接切进了他的脖颈,斗大的人头从项上滚落,一腔鲜血冲天而起。贏来看都不看催马前冲,直奔那扛著战旗的僕从军旗手,那旗手挥动战旗想要抵挡哪知贏来虚晃一下躲过横扫而来的战旗一剑贯入旗手胸膛。旗手整个身体一僵隨后翻身跌落马下,贏来一把攥住敌军战旗高举在手中吶喊:“大秦!”

“大秦!大秦!大秦!”

秦军將士气势如虹,眨眼之间一万僕从军全军尽没。贏来下令稍事休整,打扫战场救治伤员。那个步军老校尉却领著步军在战场前方布成了箭阵,这就是老將和贏来之间的区別。这一仗是胜利了,贏来在欢呼雀跃打扫战场收缴战利品,但老將想的却是先做好防御。贏来的副將本打算建议贏来先布阵后打扫战场的,但他一看老校尉已经这样做了,也就安心的去整顿骑兵。但就在这时又传来了一声牛角號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