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三宝还朝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
轻纱帐內笑相从,兴逸难当屡折衝;
百媚生春魂自乱,三峰前采骨都融;
走盘珠,更红;
鸡声啼鸣五更钟……
~
翌日,李青上早朝。
朱棣也上了早朝,不再让好大儿一人担担子,老二走后,父子俩关係也逐渐升温。
现如今,朱棣开始逐步放权给儿子,一些重要的公务也尝试著让儿子处理。
而儿子也没让他失望,大事小情都处理得当。
大儿子除了不够硬气,其他各方面,都符合朱棣的预期。
不过,朱棣也不强求了,反正有大孙子兜底儿。
一晃,月余过去。
七月初八,郑和率宝船回归。
满朝文武,精神大振!
三宝不是一个人回来,他是带著巨额財富回来的,国库有了钱,就不会用宝钞代替俸禄了。
现在物价上涨,但他们的俸禄可没涨,民间一贯钞已经买不了一石米了,可朝廷依旧按一贯钞一石米抵帐,这让他们苦不堪言。
但三宝回来就不一样了,那些稀罕物抵俸禄,他们反而能赚便宜。
可以说,满朝文武都等著三宝回来救济他们呢。
在群臣的期待下,三宝终於回来了。
奉天殿广场,早朝一散,朱棣就令人在此设宴,群臣作陪,以极高的规格接待三宝。
他也指望著三宝来缓解大明財政呢。
李青不禁感嘆:有明一朝,再无太监能及得上三宝半分,甚至歷朝所有太监,也没一人能比肩三宝。
说实话,太监做到三宝这个份儿上,已经到了头。
一刻钟后,三宝在万眾期盼的目光中,来到广场。
小胖起身迎上前,群臣见状,也纷纷起身。
“微臣参见太子千岁!”
“免礼。”不待三宝下拜,小胖便稳稳托住他,轻声道:“辛苦了。”
“太子殿下客气,这是臣的职责。”
重新踏上故土,看到故人,三宝心情激盪,黝黑且粗糙的面孔上,一片潮红。
李青走上前,拍了拍三宝肩膀,笑道:“大家都等著你回来呢。”
三宝微笑点头,压抑著內心激动,拱手道:“见过永青侯!”
接著,文臣武將先后上前寒暄。
三宝是打著宣扬国威的旗號下的西洋,严格来说,他做的是文官的活,不过,他出海又带著数万水师,从这方面来说,他干的是武將的差事。
三宝文武通吃。
不过,三宝在武將中吃的更开,因为靖难之役,他也参与在其中,和不少靖难功臣都熟识。
好一通寒暄,百官才返回席位。
又过了一会儿,朱棣、徐妙云联袂而来。
群臣屁股还没坐热,连忙起身行礼:“臣等拜见吾皇万岁,皇后千岁!”
“眾卿平身。”朱棣挥挥衣袖,牵著媳妇儿来到正席坐下。
接著,朝三宝招了招手,“三宝,过来坐。”
三宝迟疑了一下,恭声应是,靦腆地来到正席坐下。
见主要人物尽皆到位,小胖扯著嗓子喊道:“开席!”
不多时,太监宫女端著菜餚上来,川流不息。
李青悄悄挪了挪椅子,离小胖远些,离三宝近些。
“三宝,这次收益如何?”李青问了个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
闻言,朱棣、附近的大臣,都竖立耳朵,满心期待。
虽然连续施行了清丈田亩、摊丁入亩政策,但短期根本看不到收益,大明现在都快揭不开锅了。
三宝朝朱棣拱了拱手,温笑道:“仰赖皇上如天之德,这次收益更大,相比上次出海,提高了三成!”
呼~
所有人都放下了心,有钱了,终於有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