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4章 高铁狂人想进步?我赵瑞龙没那么好忽悠!  重生汉东赵瑞龙,我要逆天改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柳志恆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他原以为赵瑞龙做事雷厉风行、特別追求效率。

肯定会支持在八月一號之前,就正式开通试运营。

然而现在……

赵瑞龙竟然態度鲜明的直接反对。

按照赵瑞龙的说法。

不严格认真的完成联调联试。

別说八月一號、九月一號,甚至十月一號,也不能开通试运营。

在铁路行业工作多年的他,也不是不知道高速铁路比普速铁路更复杂,更需要严谨认真。

但现如今的他……

早就走上了领导岗位,更习惯於考虑政绩,而不是实际。

就在他发愣之时,赵瑞龙身子微微前倾,低声道:

“柳叔,我能理解你的迫切心情,我也巴不得早点开通、为国献礼。”

“但高铁技术先进、组成复杂,指挥调度、运营组织、维护保养等等,都不是普速铁路能比的。”

“而这还是咱们投资建设的第一条高铁,要是很快就出事,咱们不就愧对了国家和人民的信任吗?”

“信任一旦失去,再想重建信任可就难了啊!到时候,你那雄伟的八纵八横高铁计划,还怎么实施?”

“老百姓不信任也不敢坐,高层又对高铁建设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存在顾虑,这不就因小失大了吗?”

柳志恆微微嘆息了一声后,略略点头。

“行吧!我听你的!”

赵瑞龙暗暗鬆了一口气。

“这事儿不是听我的啊柳叔!”

“我虽然是股东,但项目主导权还是在铁路总署呀!”

“我是觉得高铁的建设运营,是很复杂的系统性科学。”

“既然是科学,那咱们就实事求是,严格履行规章制度、满足相关要求。”

“在充分做好了联调联试的基础上,开通试运营,咱们心里也能更踏实不是?”

“而且开通运营后,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高铁的安全舒適与舒心快捷,后续的投资建设也更顺利不是?”

柳志恆不轻不重的嗯了一声。

“其实我也不是急功近利,急著出风头。”

“早一个月开通或晚一个月开通,对我来说都没什么影响。”

“我是很相信咱们的参建各单位,相信他们有能力在八月一號前完成联调联试!”

“是是是!”

赵瑞龙连连点头。

做出恭请手势,然后一边往前走一边笑道:

“我其实也不是反对八月一號开通,我是反对设定准確的时间节点。”

“你也知道咱们国內就这么一个情况,上面的话,传到下面必然会变味!”

“咱们说希望八月一號能开通试运营,下面的人就必然会定死这一天,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来抓。”

“一旦定死这一天,所有人就必然会有心理压力,一些原本应该多测几遍、多优化改进的就必然会省略掉。”

柳志恆微微昂首。

“我知道,你是不想设定准確时间,给大伙儿心理压力。”

“让大伙儿能放鬆心態,不图快、不爭先,认真尽责的做好联调联试。”

“没错!”

赵瑞龙拍手道:“第一次嘛,本就会紧张,我想咱们就不要再给太大压力!”

“有了成功的第一次后,咱们后续的燕沪二期,以及燕香高铁、江京高铁……”

“等一下!”

柳志恆突然打岔,停下脚步皱眉问道:

“什么江京高铁?燕京到香江的高铁我知道,但这江京高铁,我怎么没听过有这么一个项目?”

迎著柳志恆疑惑的目光,赵瑞龙连忙解释道:

“之前我去临江省投资风电產业,张书纪就跟我聊过要加大铁路方面的投资。”

“前两天不是召开风电產业论坛吗?我去了后,他又跟我聊起铁路投资建设,说能不能建一条高铁將京海两大城市紧密连接起来……”

柳志恆插话问道:“因为连接江城和京海,所以叫江京高铁?”

“没错,这条高铁其实也是八纵八横计划中沿海通道的一部分,咱们可以先把这段建成,后期继续往东北和西南方向延伸,从而建成串联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带的沿海高铁!”

赵瑞龙抬手示意,两人继续往前走。

“由於这还只是一个初步构想,也不知道铁路总署会不会同意,所以他让我这次来天海见著你,徵求一下你的意见。”

柳志恆呵呵一笑。

“既然是八纵八横计划之一,我还能有什么意见?”

“铁路总署穷得叮噹响,只要你们能出钱,那就建唄!”

“就像燕沪高铁和燕香高铁,有钱就能建,没钱就只能等!”

赵瑞龙笑道:“说笑了,偌大的铁路总署,怎么可能会穷得叮噹响呢?”

“难道还不穷吗?”

柳志恆停下脚步,很窝火的吐槽道:

“铁路在国民经济中,有著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大铁路领域的建设投资力度,对改善国计民生和促进经济发展很有好处。”

“九七亚太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扩大內需、化解產能过剩,咱们实施积极的財政政策,大规模发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振兴东北、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三大战略,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上马,包括什么叄峡水利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等。”

“咱们铁路总署是获得了不少財政拨款,集中上马了不少新建和改造工程,但一年才几百亿的投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哪怕咱们將大量的学校、医院、物资、通信、运输、勘察设计等等,陆续分离了出去,减轻了不少负担,但还是缺钱啊!”

听著柳志恆的抱怨,赵瑞龙感觉他就差把『急功近利、渴望进步』八个字写脸上了。

他只看到铁路总署缺钱,看到在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铁路投资份额不多。

他也不想想,为什么龙国最近几年,要大规模投资搞基础设施建设?

从源头来说,是八十年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不顺,导致经济一度濒临崩溃,之后经过铁腕改革,全面转向外向型经济道路。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外贸出口变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外贸出口的扩大,不仅掩盖了內需的不足,还带来了投资过热、產能过剩。

当亚太金融危机爆发,外需不足导致外贸出口下降,通货紧缩叠加產能过剩,同时还遭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许多人都篤定龙国即將崩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龙国不得不採取积极的財政政策,持续发行大量的国债,带动银行增加基建类贷款,通过基建投资弥补出口不足带来的影响。

但是靠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完全是饮鴆止渴。

大量的国债基建项目,基本都是国营企业承担,这不就是典型的国进民退吗?

钢筋水泥等中低端產能本就过剩,发债搞太多基建项目,便是用未来更大的过剩,掩盖现在的过剩。

而且大量发行债券,就是给未来增加税收负担,收税还不上,那就只能印钱。

钱印多了,国债偿还倒是容易了,可货幣贬值引发的通货膨胀,谁来买单呢?

为了化解通货膨胀压力,也为了让超发的钱有去处,势必会加速推动房產、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市场化与產业化。

让老百姓要很多钱才能买得起房、看得起病、读得起书,生活压力增加,消费需求就会降低,最后结婚生孩子的人都越来越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