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大势所趋!谁死了都不影响发展! 重生汉东赵瑞龙,我要逆天改命
高铁列车一路飞驰。
靠近车头的商务座车厢內。
等记者们採访完离去后,邹院长暗暗鬆了一口气。
临近换届退休,他越发感觉自己老了。
以前每天都精神抖擞,像是有用不完的力气。
哪怕一天三场会,中途还有一些会见,晚上回家都还有精力就加班。
可眼瞅著十一月,就要换届退休,整个人就像没那么多精气神了。
拿起保温杯,小口小口的喝了会儿热茶,总算没那么口乾舌燥了。
坐在同一排,另一张商务座上的向宇亮,一直注视著邹院长的一举一动。
他早就看出邹院长,基本已经提前就进入退休状態。
今天的开通仪式上,邹院长就寥寥讲了几句话,便宣布开通。
刚才多家官媒採访,邹院长也寡言少语,让自己和赵立春多回答问题。
目光微微向上。
向宇亮忽然发现,邹院长竟然有不少白髮。
他当然不相信,是专职理髮师忘了给邹院长全部染黑,以便显得年轻一些。
他更愿意相信,是邹院长自己要求的,快退休了,没必要打理得那么仔细。
而且故意露出一些白髮,也能让其他人觉得,邹院长都是快退休的老人了,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收回视线,目视前方。
向宇亮想起了五年前,邹院长刚刚当选的时候。
那时候,他还是满头黑髮,非常的精神抖擞。
短短五年,竟然就肉眼可见的年迈衰老。
至於原因……
向宇亮当然心里清楚。
院长实在是不好当啊!
尤其是邹院长上任之时困难不少。
外有金融风暴,內有灾害频发。
偌大的龙国要发展、十几亿人要吃饭,教育、国防、民生、基建等等样样都要钱。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邹院长日夜操劳、鞠躬尽瘁。
他是人,又不是神。
如此殫精竭虑,又怎么可能不加速衰老?
好在这五年里,龙国克服了重重困难,国力蒸蒸日上。
如今坐上了梦寐以求的高铁,邹院长的开心释怀,真是溢於言表。
“宇亮!”
邹院长忽然喊了一声。
向宇亮连忙回应並侧身挺腰,一手拿笔一手拿本子。
一副洗耳恭听,隨时记笔记的模样。
邹院长扭头瞥了一眼后,摆手轻笑道:
“我隨便说几句閒话,你不用记。”
“好的!”
向宇亮收起笔和本子后,迅速看了一眼坐在邹院长后面的赵立春。
赵立春也默默收起了笔记本和原子笔。
“不久前,我去了一趟京州铺镇车辆厂,在立春同志的陪同下,观摩了高铁列车的生產製造,也了解的国產高铁的研发情况。”
“今天往这儿一坐,我更是亲自感受到了高铁列车运行时的安静、平稳和舒適,越发觉得咱们龙国是真应该大力发展高铁!”
“她能带动大量的行业发展进步,能极大方便咱们民眾出行,咱们一定要把高铁打造成咱们『龙国製造』的一张名片!”
向宇亮连连点头。
“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坚定不移完成战略规划,將我国打造高铁强国!”
“將来不仅不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咱们反而能向国外输出咱们龙国標准的高铁技术!”
作为天海的一把手。
向宇亮当然知道,发展高铁的重要性。
当年他刚上任天海,就提出了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口號。
在人口稠密、土地寸土寸金的天海,本身也必须大力发展地铁,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否则隨著私家车越来越多,城区道路通行能力有限,不趁早规划建设多条地铁线路,城区必然会堵成一锅粥。
而除了建地铁缓解城区出行难的问题外,向宇亮还很早就意识到,要搞城际客运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快速联繫。
在他的设想里,是用时速250公里以內的动车组,满足站间距在一百公里左右的城际客运需求。
然后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满足站间距超过一百五十公里的大城市之间客运需求。
也正因为他早就有了这方面的构想,所以当赵立春父子俩提出兴建燕沪高铁之时,他才毫不犹豫的大力支持。
“可惜啊!”
邹院长忽然嘆息了一声。
“可惜当初魄力不够大,燕沪高铁只建了天海到京州这一段!”
“要是当时就痛下决心全线开工建设,那么现在咱们就可以体验,不到五个小时从天海直达燕京,是什么样的感觉!”
“而今年的春运,天海和燕京之间多了一条超级运输大动脉,沿线无数渴望回家的游子,也不至於一票难求,无法回家!”
向宇亮和赵立春默默相视一眼。
邹院长临近退休,真是彻底放飞自我了,什么话都敢说。
要不是碍於情面,向宇亮都忍不住想发两句牢骚。
想抱怨燕沪高铁项目是多么的不容易。
规划论证了那么多年,年年说要开工,年年都推迟。
要不是两年前天海市和汉东省足够坚持,也真能融资凑到钱。
燕沪高铁別说全线开工建设,现在天海和京州之间都不一定能建成运营。
如今一期顺利建成投入运营,二期也顺利开工建设,已经是不错的结果。
这时候,急於表现的柳志恆,主动开口接话。
“铁路总署今年准备加开更多的临客列车,让老百姓能归乡团圆!”
“针对外出务工人群眾多的几座大城市,咱们还打算提前开行多趟民工专列。”
邹院长扭身回头,看向坐在第三排的柳志恆。
“铁路不仅要想办法保春运,还要保冬季电煤供应!”
“別老百姓好不容易回家团圆了,结果却被拉闸限电,只能摸黑过年!”
柳志恆连忙道:“您放心,我们一定竭尽全力,確保老百姓既能回家过年,也能在家过好年!”
邹院长略略点头后,目光看向身后的赵立春。
“十一月还没到,汉东就已经完成了全年经济任务。”
“我看今年gdp总量超过东广省,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赵立春微笑道:“应该问题不大,不过咱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继续努力!”
“努力是应该努力,不过汉东现在的gdp,西部几个省加一起都比不上!”
邹院长感慨之余,用开玩笑似的语气笑道:
“你是有发展眼光,也是敢想敢干的,这些年成绩更是有目共睹。”
“我很想让你儘快到更加重要的岗位,去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怕你捨不得离开汉东!”
赵立春当即表態:“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向宇亮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赵立春。
他当然是希望,赵立春能从汉东调任天海。
这样赵立春不仅升了半级,还没有远离苦心经营多年的汉东。
到了天海后,也能更好的统筹协调两地共同发展,让两地更加富裕。
只可惜……
汉东和天海都已经发展很不错。
面积辽阔、资源富饶的西域,迫切需要发展起来。
所以就连向宇亮都觉得,赵立春比余镇雄更合適。
“不知道赵瑞龙那小子访问归来,得知他爸要从汉东调往西域,会是什么反应?”
“从富庶的汉东,前往偏远的西域,这是小子该不会觉得他爸这是被明升暗降,发配边疆吧?”
“但愿他能明白,这既是组织对他爸意志与能力的高度信任,而且也不是任何人都能挑起这份重担!!”
高铁飞驰,很快抵达终点站京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