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钓鱼 重生97:开局就要破产
第二天上午,杨母就没有跟著杨远坤一起回乡下了,毕竟路上还是太顛了,来回坐车有点折磨人了。
上午八点钟的时候,杨远坤就开车跟著许连生的火车一起先去沙场了,虽然说是沙场,那里面也有水泥灰和石子这些东西,所以来这边就行了。
“这个沙场好像都开很长时间了吧?”两人下车后,杨远坤好奇地询问著,这个沙场在他的印象中开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而且这里附近已经形成了一个小的附属產业链,各种工程建筑方面的原材料和工具都能来这里买,甚至还有很多没有什么人脉的工人也在这边找活干。
“是挺长时间的了,这个老板真是赚疯了,”许连生很是羡慕地说著。
“誒,对了,上次让你入股的那个水泥搅拌厂怎么样了?”沙场的挖机已经將沙子倒进许连生的货车车斗里了,他们家需要的沙子倒也不是很多,这一车沙子是肯定够用的,杨远坤就想起了今年上半年许连生说有人拉著他干搅拌厂的事情。
“没办起来,那个老板跑了,现在都报案了,听別人说根本找不到了,”许连生很是庆幸地说著,当时他是真想干这个搅拌厂啊,你看这个沙场就能明白了,现在这个年代,跟房地產建筑有关的行业是真的很赚钱。
“搅拌厂这玩意其实投资还是很大的,不止是一个厂子的事情,还有专门的水泥车你也需要买,这玩意现在还挺贵的,”杨远坤提醒著,现在就连很多小工地都是自己搅拌水泥,只有想他今年管的那种大工地才会找水泥厂用专门的水泥车运到工地去。
“也是,反正我是不想了,”许连生现在有点一门心思赚钱的意思,很想自己能创业干点啥,尤其是杨远坤现在是真的好起来了,有小舅子这个表率在,他的心思就更活了。
“那你后面还是一直干运输吗?”杨远坤递给许连生一根烟,继续问著,现在两家都住在对面,关係是更加好了,所以他也比较关心,上辈子许连生也没缺钱,不过撞了不少次南墙。
“那不可能啊,你看我现在不就接了你这个活嘛,”许连生笑著说著,挖机很快就將货车的车斗装满了,许连生將车子开到沙口门口的马路上停了下来,杨远坤也停在后面,就听到他在喊著:“有个打地坪的活,有人来吗?”
“有有,老板,我来干,这活我熟,”很快车子旁边的一个中年男人就抓著许连生的车门,朝著里面的许连生喊著,后面还有好几个人都在喊著。
“是个小活,不过老板那边要速度,四个人就够了,”许连生隨口交代了一句,就打开了车子的副驾驶和后面那一排座位的车门,很快就上来了四个人,剩下的人还想挤上来,被许连生呵斥著:“人够了,不要了。”
已经上了车的四个工人也连忙关上了车门,这要是把他们挤下去,自己可就没活干了,车子重新行驶在乡村道路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杨远坤家的院子门口。
几个工人下车后就直接开始干活了,许连生將车子开进了小院子里,將沙子倒在了地上,几个工人拿著铁锹將沙子堆起来,这样占的地方就小了很多。
“你们先把这个院子的地面弄一下,我还要去运水泥和石子,”许连生交代著几个工人,又指著杨远坤说:“这里就是他家,你们干活要下功夫啊,不然老板跟我说的话,可不要怪我。”
“行行行,两个老板你们都放心,我们都是老手了,”之前第一个上车的那个工人快速地回答著,说著就准备干活了,铁锹是许连生在家里带过来的。
等几个工人开始干活后,许连生就赶紧开车回去运一下石子和水泥了,还有一些打地坪需要用到的工具,一番来回也了挺长时间的,这边有许连生看著,杨远坤也没必要盯著了,直接来到了杨三叔家。
“三叔,忙著呢?”杨远坤笑著打著招呼,杨三叔正在给院子里的菜浇水,顺手还把地里的杂草拔一下。
“不忙,就是没什么事干,”杨三叔看著杨远坤进来,就询问著:“你家那边开始干了?要不要我去帮忙啊?你不用在那里看著干活吗?”
“不用,我二姐夫在那边看著呢,我也没什么事干,”杨远坤摆摆手,继续询问著:“三叔,小宏留下来的鱼竿还在吗?”
“在啊,就在那个屋里,你要去钓鱼吗?”杨三叔一听杨远坤是问鱼竿,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起身就往著里屋走去,再出来的时候手上已经有一个很长的细竹竿了,上面绑著鱼线。
接过杨三叔递过来的鱼竿检查了一下,还是能用的,杨远坤就有点不好意思地问杨三叔:“三叔,弄点米和酒打窝啊。”
“哈哈,都有都有,你自己进来拿吧,”杨三叔带著杨远坤进了堂屋,从里面拿了一碗稻米出来,还又一个塑料瓶,又將橱柜上的白酒一起放在了八仙桌上。
他们现在钓鱼不讲究的就是一根竹竿弄个钓鱼线,挖点蚯蚓就可以了,讲究一点的就跟杨远坤一样弄点泡酒的米打窝了,不过量也很少,一个饮料瓶的米能用很长时间,而且泡的时间越长,打窝的效果就越好,这要是杨远宏在家的话,都不用他自己动手泡的。
装了半个饮料瓶的米,又倒了一些白酒进去,盖上盖子后,使劲地摇著,然后放那里不动就行了,上午是肯定用不了,只能下午再去钓鱼了。
“现在河里还有鱼吗?”杨远坤好奇地询问著杨三叔。
“有啊,去年村里各家都没怎么捞鱼,更没有干塘,现在河里的鱼都多的自己跳出来了,很多钓鱼的来我们这边,都被赶走了,”杨三叔指著他家背后的那条河笑著说。
“那今年过年不得干塘啊,这么多鱼再不捞上来恐怕河里养不住了吧,”杨远坤有点兴奋地说著,他也很久没看过干塘了。
“不知道啊,现在村里也没啥年轻人,等年轻人们回来的时候都大冬天了,没几家会为了那几条鱼大冬天下河的,鱼也不贵,”杨三叔有点遗憾地说著,他家的鱼塘其实今年就准备干了的,但大儿子小儿子都陆续出门打工了,他自己肯定是搞不了的,只能等两个儿子回来的时候看看了,要是真上冻太冷了,也不可能下河的。
两人聊著天的时候,三婶也过来了,看见杨远坤后就问著:“远坤啊,你家中午那顿饭,要什么菜啊,买肉的话得趁早了。”
“肯定要猪肉的,”杨远坤从自己兜里掏出了钱,递了三十块钱过去,询问著三婶:“现在村里猪肉什么价啊?”
“今年又涨价了,现在已经六块五一斤了,那卖猪肉的和养猪的真是发財了。”
“那就买个四斤回来吧,剩下的您看著配点素菜之类的,应该够了吧,”杨远坤询问著。
“够了够了,也就肉要钱,素菜都是自家种的,要什么钱啊,”杨三婶接过钱了连忙说著,又好奇地问著:“你家几个人干活啊,还要四斤猪肉呢。”
“四个,加上我二姐夫算五个吧,”杨远坤不理解地说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