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旧巢自有新枝替,新府已闻旧人来  家祖刘玄德,三兴大汉
钟雅也凑了过来:“你如今高升,那之前在度支曹设立的监造所,又该如何处置?那里的帐目图表之法,还有你那些新式文具的工坊,若是就此散了,未免可惜。”
监造所虽无品阶,却是刘奚一手搭建起来的心血,他自然不愿其荒废。
“兄长所言,正是我要说的事。”刘奚放下茶杯,神情变得郑重。
“我希望监造所能保留下来,继续推行之前的诸般事宜。为此我想举荐一人,接任我之前的假监丞之位。”
“哦?何人能得你如此看重?”钟雅来了兴趣。
“书佐张穆。”刘奚缓缓说出这个名字。
“此人精於算术,心思縝密。我所创的那些统计之法,他一学便通,甚至能举一反三。只是……”
刘奚顿了顿,坦言道:“只是他出身寒门,並无根基,若无人提携,恐將埋没於文牘之间。”
张穆有才能,但是按照九品官人法,连下下的品阶都没有。
若无人帮衬,这辈子就小吏做到死。
钟雅闻言,抚掌而笑。
“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此人我亦有印象,做事確实勤勉踏实。由你举荐,又有实才,此事不难。”
他沉吟片刻,便点头应下,“这几日我便和杜彦等郎官商议一二,保举他为假监丞,有你支持,想来无人会提出异议。”
解决了后顾之忧,刘奚便谈起了自己的新差事。
“再说我这右尚方令,”他带著一丝自嘲的笑意,“如今还是个空壳子。听闻前任令丞病故已有半年,只是朝中诸公无人將陛下真正放在心上,此等閒职,便一直空悬至今,僚属懈怠,百事皆废。”
“那你待如何?重整起来可非易事。”钟雅问道。
“无人,便要请人。”
刘奚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尚方丞一职尚缺,我想举荐叔公向纯担任。”
“向子期之子?”钟雅略感惊讶,但隨即瞭然。
向纯的身份,足以镇住少府了,亦能为这个被遗忘的官署增添几分清名。
刘奚很清楚,若非对方无心仕途,一个少府丞的职位对他而言不过是探囊取物。
有这样一位声名显赫却又安於其位的副手辅佐,日后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想必都会消弭於无形。”
“最后还有一事,”刘奚看向钟雅,“我这右尚方,专责器械营造,总得有个地方施展手脚。我听闻城西南角有一处废弃的试弩棚,占地颇广,平日也无人问津,我想请少府將其划拨给我,用作营造工坊。”
钟雅思索片刻,便道。
“此事可行。那地方原是军中旧地,如今武备废弛,早已荒废。少府那边都是些只知看上官脸色的庸碌之辈,不会在这种小事上为难你。”
几盏茶的工夫,刘奚便为自己的新旧两处摊子,都铺好了前路。
旧的监造所后继有人,新的右尚方也配齐了副手,连场地都有了著落。
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清晰而坚定。
交接官印,领取符信,不过一日光景,他便已是名正言顺的右尚方令。
六百石俸,七品官身。在阶级分明的晋代,这含金量十足的品阶。
倘若外放一地,至少也是县令起步。
在上任之前,刘奚已將这官职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
尚方令,隶属於少府,乃是专为皇室服务的机构。
前汉之时,权力极大,凡御用之物,从刀剑兵器,到宫室营造,乃至精巧器物,无所不包。
后来职权日渐分化,至本朝,尚方令已一分为三。
中尚方掌宫室土木,左尚方司笔墨纸砚等文房杂物,而他这个右尚方,则承袭了最有意思的部分。
专责打造各式奇巧器械,同时也保留了锻造御用兵器的职责。
这个职位,出过最负盛名的令丞,便是那位改进了造纸术的蔡伦。
刘奚想到此处,不禁哑然失笑。
只是自曹魏代汉之后,为防宦官干政,这类与宫禁紧密相关的职位,便再不由宦官担任,不然说是个宦官职位也太尷尬了。
次日,刘奚便带著向纯以及周广宗、皇甫燕等人,前往城西南接收那片试弩棚。
此地位於洛阳城的边缘,早已远离了里坊的喧囂。
越是靠近,道路便越是荒僻,周遭的景象也愈发寥落。
当一行人抵达时,一处广阔而寂寥的场地便出现在眼前。
一座巨大的试弩棚,粗大的樑柱支撑著宽阔的顶棚,虽经风雨侵蚀,木料已呈灰白之色,但主体结构依然坚固。
棚下是长长的黄土射道,尽头则是一面厚实的高墙。
墙体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孔洞与划痕,无声地诉说著此地曾经的用途。
而紧邻著试弩棚的,则是一座小规模的营垒。
夯土筑成的墙垣並不算高,角落里还有一座早已歪斜的木製望楼。
营垒內,几排营房整齐排列,只是门窗多已破败,显得空旷而萧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