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江州別驾 百世轮回,我玄奘誓不成佛
甘露殿內,李世民看著下方风采更胜往昔、气息愈发深不可测的“御弟”,心情复杂,温言问道:
“御弟新婚不久,不在府中多陪陪明慧,今日入宫,所为何事?”
陈禕拱手,开门见山:
“皇兄,臣弟今日前来,是恳请皇兄一事——允臣弟外放为官。”
“什么?”
李世民闻言,著实一愣,大感意外,
“外放?御弟,你这是……可是在长安有何不適?或是有人怠慢?你贵为御弟,又新晋太傅,正是辅佐朕与太子的之时,为何突然要请外放?”
他实在想不通,多少人求之不得的至尊荣宠,陈禕为何要主动离开权力中心。
陈禕神色平静,拱手道:
“陛下,臣蒙圣恩,位列朝堂,更得赐姻缘,感激不尽。然正因深感责任重大,臣才更觉需从根基做起。若要真正改变天下对佛门的盲目崇信,肃清其流弊,空谈大义或高高在上发號施令,皆难竟全功。唯有深入地方,体察民情,从州郡基层著手,方能寻得癥结,因地制宜,树立典范。”
李世民沉吟片刻,觉得確有道理:
“此言有理。那你欲往何处?”
“臣,请往江州。”
陈禕缓缓道出目的地。
李世民闻言,先是一怔,隨即面露恍然与一丝感伤:
“江州?”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瞭然与追忆,
“朕记得……御弟的生父,当年的状元郎陈光蕊,便是赴任江州刺史途中,遭了不幸……御弟欲往故地,亦是孝心可嘉,追思先人。”
他以为自己明白了陈禕的选择。
陈禕並未过多解释,只是顺势頷首:
“確有此意。饮水思源,人子本分。且江州乃江南重镇,民生富庶,佛风亦盛,正可作为试点,推行臣之想法。”
李世民自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陈禕选择江州,固然有生父之缘,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年他被母亲放入江流、顺水而下,最终被金山寺法明长老救起抚养之地,正在江州地界!
金山寺,便是他佛门因果的起点之一。
一切的源头,既在此处;那么,他重走人间路,欲革佛门弊,自然也当从这因果开始之地,重新开始。
“好。”
李世民不再多问,既然陈禕心意已决,且理由充分,他便应予,
“朕便准你所请。授你为江州別驾,辅佐刺史,处理州务,並特赐你便宜行事之权,江州乃至周边州郡事务,皆可先行后奏!”
“臣,谢皇兄恩准!”
陈禕躬身行礼。
目光仿佛已越过重重宫闕,投向了那千里之外的江州地界。
数日后,圣旨下达,陈禕受封江州別驾。
以他“御弟”兼“太子太傅”之尊,却只任州別驾,长安朝野皆诧异不已,甚至有人猜测他是否失宠被贬。
然而临行之日,太子李承乾亲率百官相送,声势浩大,眾人这才明白,圣眷未衰,仍是如日中天。
百姓们注意到,陈禕此行除夫人武媚娘外,仅带两名丫鬟、两名小廝,还有一位眾人颇感陌生的道士。
倒是有几个渔民一眼认出,那道士正是昔日城中那位神通广大的神课先生——袁守诚,不曾想到,竟成了太傅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