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周公之心  贏朕
短短几日间,横空出世的十三篇法家学说,犹如一道晴空霹雳,震的夏门学宫的夫子、列国宾客、各家学派目眩魂摇。
学宫並非没有各家学派提出新观点,引得大家討论不休,可什么时候篇章能这么密集扎堆出现。
敢问此君,到底在心里憋多久,才能一股脑倒腾出来?
还隱约看到法家的法、术、势结合,却也有儒学与黄老之学掺杂,甚至有农、墨之道。
拿法家编成篮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
以严法作为基础,援黄老、荀学、农学、相里氏之墨,入法家学说。
对农学的重视,还在黄老、荀学之上,在篇章里引用农家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还註解:民为天下匹夫与孤寡老幼之庶民。
如果说周公制定周礼,是在意识形態將殷商的礼乐进行大规模的整改与革新,创造出一套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官制、军制、田制都纳入“礼”的范畴,把殷商崇尚鬼神,行血腥人祭的习俗彻底破除,將鬼神宗教从莽莽大地赶到了天上。
这十三篇法家学说,便是企图用法家为天下之基,取代周礼主导地位,贵贱万姓约束於法,辅以儒家的伦理教化,农家的重民,黄老的休养生息,主张以法明王、明君、明士、明民。
学宫各家学派的夫子传阅了许久,越看越眉头紧皱,此著作之人不仅欲集法家大成,更若隱若现想集诸子百家学说,革新创建出新的“周礼”成为开天闢地以来又一周公。
周公旦之功,可不仅是制定周礼,如果说文王、武王初步翦灭殷商,周公就是文治武功开创了大一统,三监之乱更是率军杀武庚、灭三监,践奄造鲁,破东夷十九国,东征至江南而还,仅用了三年时间。
接著用分封,把周边地域再次扩张,以周礼为剑矛让殷人再无反叛,迫使淮夷、东夷彻底屈服,留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共识。
“此人,似有周公之心啊!”
佝僂著腰的老者將自己长须拎起,瞪眼一字一句品读,最后感慨道。
再看向诸多儒家门徒,发现他们脸色尽数凝重,有的人更面如釜底般漆黑,紧紧地握著竹简一言不发。
老者忍不住一笑,还好他是农家之人,不是儒家子弟。
儒家推崇周制,推崇上古之道,此子却认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周公开创周礼之时,也没有一味全用殷商制度,反而另闢蹊径才有了周朝之兴。
周平王东迁以来,诸侯乱战五百余年,宗庙损毁无数,子杀父,父杀子,父娶儿妻,儿霸父妾,臣乱杀君,君乱杀臣,多少家与国在倾轧中,彻底化作灰烬。
如今更是爭地以战,杀人盈野,爭城以战,杀人盈城,不知何时为尽头。
此子在篇章里直言不讳的指出:面对连年乱世,孔子提出兴復周礼,企图恢復周公之制,孔子死后,儒家成为显学,奈何天下更乱。
说明孔子这一剂药方並非根治办法。
数十年来,百家诸子也屡次用篇章为医治天下的药石,至今收穫其微。
把诸子百家分析了一通,此子更大胆敢指出:孔子因鲁国三桓之乱,故提倡恢復周礼,今人应该结合事实看待,如今诸子力微,是忘记了圣贤被称为圣贤的本质。
天下不应去追寻恢復周礼,恢復上古为目標,而是学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