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规划『家宅』灵效建筑,『灵穴』?(1/5求订阅) 武道,我的物品能升级
第115章 规划『家宅』灵效建筑,『灵穴』?(1/5求订阅)
至於父母这边,夫妻俩沿著宅院走走转转,目光扫过巍峨的院墙、精致的廊柱与开阔的庭院,只觉得此生从未见过这般气派的居所,眼中满是震撼与难以置信。
自家这寻常农户一辈子住的都是茅草土坏房,哪里见过如此规整的四进大琉璃瓦房?
而这座四进四合院格局分明,前排倒座房紧邻文墨街,既可作为临街商铺,又能当作僕役的居所,將宅院內外巧妙隔开。
穿过倒座房这边的正门,便是一进院(亦称外院),这里並非居住区域,而是由大门、门房、影壁、会客厅、客房、厨房、僕人房等组成,既是接待宾客、停放车马的“公共空间”,也是宅院与外部社会连接的过渡地带,尽显世家宅邸的规整。
往里走,便是二进院(亦称內院或中院)一一这是家族核心生活区,由雕垂门、
东西厢房与正房构成,格局庄重肃穆。
而正房位置最佳、採光最足,格局也最为宽,按规矩需由家族中辈分最高者居住,王腾便特意將父母安排在此处,让二老安享天伦。
东西厢房则可灵活使用,既能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也能当作父母存放杂物的房间,实用性极强。
再往后便是三进院(亦称后院或罩房院),同样设有正房与东西厢房。
正房由王腾与暖春居住,既能方便照料前院的父母,又能拥有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兼顾亲情与私密。
东西厢房则可改造成书房、绣楼,或是留给未来成年子女居住,为宅院预留了发展空间。
最深处的四进院,多为后罩房与杂院,功能偏向辅助一一可用於存放杂物、饲养牲畜,或是安排女眷、小妾及女性僕役居住,不做主生活区。
此外,四进院这边还附带一座小巧的园,园东侧是莲池,连通著外部的城內渠亦是此前王腾停靠乌篷船的小码头,既隱蔽又便捷!
不过四进院后边便是城內渠,而城內渠对面是城渠街,所以临水之间,就没有后门了,而是莲池边的那个停船小码头。
这便是王腾购置的四进宅院的完整格局,如今也已请人重新装点,並正式命名为“王宅”!
自此,王腾在洪都城也算有了真正的根基之地。
而王腾陪看父母走完一圈,心中也满是感慨七一前世今生,自己还是第一次住进如此阔绰的宅院,从黄鹤湾的茅草屋到洪都城的四进大院,从种地农户之子到人人敬畏的武者,这般境遇的转变,虽因修行之路的开启,更是面板的诸多灵效建筑的辅助!
感慨过后,便开始思索:
这诺大的宅院,无论是倒座房改造成的商铺、一进院的会客之地,还是后院的居住区域、园与小码头,该如何將它们逐步改造成“灵效建筑”?
面板对建筑的收录有著硬性要求:
需要建筑的二分之一以上区域,为王腾亲自动手构造,才能达到面板將建筑转化为灵效建筑的基础条件。
拆了重建?
显然不现实,工程量太大,耗时耗力。
王腾暗自嘀咕:“若是能一键將归属於自己的建筑,直接转化为灵效建筑,再慢慢升级,该多省心?”
可现实並非如此,且面板的诸多功能都是由王腾自行摸索出来的,类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