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统计收穫。 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牛憨手中的炭笔在数字最后重重一顿,留下一个浓黑的圆点。
这是他从前的数学老师留下的习惯。
每当老师在黑板上演算完毕,那收官时果断有力的一点,看著就瀟洒无比。
总让牛憨心生嚮往,暗地里模仿过无数次。
可惜从来没有机会正式演练。
前世在学校的时候,即便上台书写,也不过是被老师点名上台,毫无光彩可言。
他未曾想过,千年之前,在这烽烟四起的大汉末年,竟能如愿。
刘备和简雍没有在意牛憨的內心戏,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牛憨写在地上的0-9这十个数字上。
“果然简便!”简雍最先发现了门道:“若记录军粮兵马,用此符號书写,不仅省时省力,更节省竹简绢布!”
他越说越激动,隨手拾起一根树枝,就在泥地上依样摹写起来。
“若记『一千二百七十八斛粟米』,需刻十余字,占去大片竹简。
而用四將军此法,仅书『1278』,再注一『粟』字便可!
省下的何止是工夫,更是海量军资!”
刘备闻言,亦是动容。
他虽不精於数算,但作为统帅,立刻明白了其中巨大的战略价值。
文书传递、粮草调度、兵马统计,无不需要清晰快捷的记录。
此法若推行开来,效率提升何止一倍?
“宪和,既如此,你当儘快精通此法。日后军中文书、帐目,可逐步更易新符。”
“正当如此!”简雍早已心痒难耐,立刻对牛憨道:
“四將军,事不宜迟,你再与我细说这进位之规和加减乘除之诀要!
方才那竖式算法,似乎並非仅能用於加法?”
牛憨见自己带来的知识被如此重视,心中豪情顿生,仿佛找回了些许前世课堂上不曾有过的自信。
他重重点头,捡起炭笔:
“简先生说的是!这竖式算法,加减乘除皆可!俺这就演算给先生看!”
他先是详细解释了“逢十进一”的进位制基本原则,这对於熟悉算筹的简雍来说並不难理解。
接著,牛憨便在石板上,用炭笔工工整整地演示了减法的竖式计算,强调“借位”的概念;
又演示了乘法的竖式,如何逐位相乘再相加。
每演示一种,简雍的眼睛就更亮一分。
他天资聪颖,往往牛憨稍一讲解,他便能领悟精髓,甚至能举一反三,提出更简洁的写法或更高效的心算配合之法。
“妙!妙极!”
看到乘法竖式,简雍忍不住再次击节,
“以往用算筹做多位乘法,繁琐无比,易出错漏!
此法层层分明,有条不紊,可大大减少差错!
四將军,你这老师,真乃天人也!”
牛憨被夸得不好意思,只是憨笑。
“快!四將军,我们这就开始!”
“事不宜迟,四將军,我们这便开始!”
简雍此刻斗志昂扬,早前帐目被“毁”的懊恼早已拋诸脑后。他一把拉过牛憨,
“你用新法计核,我以旧籍对照,速將缴获釐清!”
在阿拉伯数字与竖式算法的助力下,清点效率陡增。
牛憨负责將竹简上的汉字数目转为数字记录,並进行初步运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