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宴饮(感谢无財便是嘚大大打赏!)  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恰在此时,一名侍从高声传报,洪亮的声音霎时划破了校场上空微妙的气氛:
“使君有请!宴席已备,恭请诸位將军入席!”
正好饿了!
牛憨一听,顿时摸著自己咕咕作响的肚子,眼巴巴地望向刘备,方才校场上败於公孙瓚之手的事,早已拋到了九霄云外。
刘备见他这副模样,心里瞭然,不由得含笑转身,向公孙瓚拱手一礼:
“伯圭兄,使君相邀,不如我等一同前去赴宴,莫让使君久候。”
公孙瓚頷首应允。
於是几人並肩而行,一路谈笑,逕往太守府中走去。
“诸位豪杰辛苦,快快入座!今日不必拘礼,但求尽兴!”
也难怪他如此热情洋溢。
值此黄巾肆虐之际,偌大一个大汉王朝烽烟四起,中枢震动,天下不寧。
蓟县本也难逃此劫,但怎奈何他治下出了个刘玄德呢?
先是涿县击溃黄巾,阵斩邓茂、程远志。然后又解了蓟县之围,惊退褚燕,打散幽州黄巾大军。
只要將刘备的战绩上报朝廷,再稍加暗示此人乃是奉他詔令方才起兵义举……
那么他刘焉“守境安民、举贤靖乱”的功劳,岂不是唾手可得?
至於贪占刘备那点斩將夺旗的微末之功?
他刘焉岂是那般短视之人!
他又不是那个需要靠著军功苦苦排队等待升迁的邹靖!要这等具体战功於他何用?
他可是汉室宗亲、封疆大吏、幽州刺史!
有些功劳,根本无须去贪,自然就该算在他的政绩簿上。
况且,昨日刘备虽解了蓟县之围,然贼首远遁,贼眾四散,遗患未除。
刘焉还指望刘备与公孙瓚这两支现成的强兵乘胜追击,彻底清剿这些流窜的贼寇,还幽州一个朗朗乾坤!
因此,刘焉非但不会去贪这些边角功劳,反而要好好嘉奖,务必使这支义军彻底归心,好为他继续扫平忧患!
牛憨跟在刘备身后走入厅堂,见厅內虽然不奢华,却也庄重肃穆,侍女守卫分列两排,顿时有些拘谨。
毕竟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都不过是乡下一樵夫,何曾见过这等官家气象?
好在几位哥哥皆气度不凡,一个个目不斜视,步履从容,不似他这般,活脱脱一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模样。
刘焉高居主位,自然將眾人反应尽收眼底,却並未流露出丝毫轻视之意,只是含笑示意眾人依序入座。
厅中早已有数张漆案次序摆开,上面陈列好炙肉、粟饭、时蔬並几樽浊酒,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牛憨一目扫去,刚刚升起的一丝自卑顿时消散。
原来刺史也不过如此,吃食尚不如前世村中酒席。
眾人落座,依序排开,左手为尊,自然用於招待贵客,公孙瓚无论官职还是长幼都理所应当坐在首席。
右边则是刘焉治下官吏,文武皆在,邹靖也在其中。
刘焉见眾人皆已安坐,便率先举起酒樽,满面春风,声如洪钟:
“今日此宴,一为伯圭將军洗尘,感念將军星夜驰援之义!二为玄德及诸位壮士庆功,彰诸位破贼解围之勇!诸位,请满饮此杯!”
眾人齐声应和,举杯共饮。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牛憨学著別人的样子,举起酒樽,咕咚一声將整杯酒水一饮而尽。
甜甜的,比前世的白酒好喝,但不如前世白酒有劲。
牛憨有些嫌弃,放下酒杯,瞅著面前炙肉与粟饭,觉得自己更饿了。
好在他知道吃席的时候要等主家发话,才能动筷。
便压著嗓子瓮声瓮气的问旁边的张飞:“三哥,可以吃饭了吗?”
他以为自己小声点,便无事。
可眾所周知:太守府乃巧匠督造,內里妙用无穷,其中一个功能,就是能够放大声音。
当然,这个常识对於没有读过多少书的牛憨来说,应该是个新鲜的知识点。
当然,教授他这个知识点的,自然就是坐在上首的太守本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