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不走了 舍弟马幼常
“中策,蔡瑁为扶刘琮上位,一直封锁消息,江陵並未得到消息。將军可亲率大军星夜南下,赶在襄阳之前夺取江陵,以此为立足点,东联刘琦,西和刘璋,南取荆南四郡为基业,合力抗曹。”
“下策,趁此时刘琮尚未有所动作,先引军撤出樊城,顺汉水而下投奔长公子,联合孙权抵抗曹军。”
总所周知,谋士提出的上策与下策,一般是给中策做参照的。主要就是让领导有一种这个中策貌似还不错的感觉。
不过,在马良献出三策的之后,刘备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良久才苦笑了一声,
“先生此三策都很不错,但上策太险,恐难以迅速稳定襄阳;下策又太缓,倘若去江夏难免势孤;按理说,中策算是最佳选择。”
“但是,恐怕吾做不到此事。”
“嗯?”马良挑了挑眉,隨隨即看到刘备接著开口解释道,
“先生初来乍到,恐怕对吾的处境並不了解。”
“前些时日,吾率军弃新野,屯於樊城时,新野百姓为躲避曹军,跟隨某一併南逃。眼下已有数万之眾,輜重无数,皆聚集於此。”
“吾既有守土职责,百姓又如此相隨,当以护佑百姓为上,恐怕……”
刘备话没说全,但马良已经明白啥意思了。
在曹军南下之前,刘备一直屯於新野,与当地百姓关係很好。北边的曹老板因为好屠城,喜欢强迁百姓,导致其名声很差。
於是,当听说曹军要打过来的时候,新野百姓大多都扶老携幼,跟著刘备举家南逃。如此庞大的人口相隨,对於刘备明显是个拖累,倘若带著这么多百姓行军,根本不可能及时赶到江陵。
“玄德公,兵贵神速,若是要带上百姓,恐怕就算是实行下策都来不及。”马良眯了眯眼睛,沉声劝諫道。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况且百姓信任吾,方才相隨,吾安能弃百姓而去?”然而,在这一点上刘备態度出乎预料的坚决,显然这是他的底线,无论如何都不肯动摇。
“感谢先生前来相救,如此大恩吾当铭记於心。若是能度过此难关,定会相报,但恕某无法听从先生建议,万分抱歉!”
刘备站起身,郑重的向马良行以天揖,以示对马良的感激。而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徐庶,全都见怪不怪了,甚至诸葛亮还露出几分理解。
对於此事,马良也是早有预料,不过真到了这个时候,也確实有几分动容。
“玄德公当真是仁义之人,某佩服。”说著,马良也以天揖还礼,语气不由有几分感慨,
“自桓灵以来,天下大乱,诸侯爭霸充斥著尔虞我诈。到现在能像玄德公这样的仁义的人,恐怕不多了。”
“先生过誉,某不过尚有几分底线而已,却可誉为仁义,也是黎民百姓之不幸,”刘备苦笑著摇摇头,並不以此自傲。
不过很快,刘备却发现马良並没有因为他不听劝而拂袖而去,反而直接一屁股又坐下了。
“昔吾在宜城听闻诸葛亮在玄德公帐下出仕,还好奇是什么英雄豪杰能让他倾心,现在一看,孔明眼光確实不错。”
“既然玄德公如此,吾何惜此命,亦当捨命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