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谁敢强拆我的砖窑,打死勿论! 大明第一设计师
后世毕竟是系统学过农业这类事情,利用当前的东西,和后世技术提高田地的粮食產量,不信弥补不了九百亩地的粮食!
梁泽决定要研究下大明律法关于田地赋税的事情。
於是让主簿陈忠跟典史吴义进了后堂,说出事情经过。
“朝廷洪武十年,皇上规定见任官员免除徭役,但是仅限於里甲正役这些基层管理,不涉及田赋减免。
洪武十一年,皇上扩大优免范围到告老还乡的官员,但也仅仅只说免除徭役,不曾免钱粮赋税。”
梁泽並不知道,洪武年间朱元璋免除的只是徭役,就是现任官员家庭免除修路,抬轿,修陵寢,长城这类杂役,但是必须缴纳田税。
官员优免范围仅限於杂役还有折银部分,不涉及田税粮食。
优免额度,三品官员可以免除二十石粮食,二十丁役的杂役折银,相当於减免六七两白银。
这个优免额度覆盖现任的京城大臣和退休朝臣,举人和秀才等均需要申请特別恩典。
只是许多人钻空子,通过土地兼併,赋役转嫁来实现赋税规避。
百年后,明孝宗时期,弘治皇帝才把优免政策直接扩展到士绅阶层。
“只免除徭役!”梁泽听著陈忠讲解后,下意识重复了一句。
陈忠以为梁泽不懂,心里理解梁泽是山里出来当官,不懂正常,於是耐心的解释。
“徭役分为均徭和杂役,均徭是属於按田產派的役。
而杂役泛差役非固定职责。
田產派的役,可以通过折银来代替服役,或者做官后可以免除。”
陈忠还为了让梁泽更明白,讲起前几年的事跡。
“皇上有一年早朝,突然跟百官说今后,做官的不用服徭役,但是家里有田地的照常交税。”
“有这回事儿?”梁泽看著陈忠跟吴义,惊讶道。
“去年我们喝酒閒聊,我听说刑部郎中吕坤,在自己给朋友的书信里面说这个事。
中秀才,每亩地免三分银子,做举人后,反而才免二分银子,当了官后只免杂役,这日子简直是越混越回去了,不过这世道没有免正税的道理啊。”
吴义说完,陈忠点头:“这个我也听说过,然后那个刑部郎中就被御史弹劾了。”
梁泽更不知道是,嘉靖年间出台的《优免则例》更是容易文字曲解的东西。
“京官一品免粮三石,外官免粮减半。”这句在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里面提到过。
嘉靖的免税,是附加在田赋上面的徭役折算的银两,根本不是田粮这类赋税,听起来减免了,实际还是那回事。
若是还没有说服力,万历十六年的百姓税票,说百姓交一百石粮食要掏八十多两银,如果家里有个当官的一品大员,能省十两七钱,实际上没省多少,还是要交。
万历年间,说是应天府搞免税的试点,一品官免一万亩的税,实际这个税是徭役折算的。
要是真的当官不纳粮,国库早就空了,不可能撑二百多年。
明朝士绅不纳粮是偽命题,只是能免除徭役折的银,只是到了弘治以后演变的,现在是明初。
梁泽实又忍不住了,看著二人问道:“那到底怎样才能免粮!”
“两种,一种是开荒百姓,皇上鼓励开荒,永不用交钱粮,第二种是皇亲国戚,只有皇上赏赐的土地才能免税,自己买的要交钱或者纳粮。”
陈忠说完,吴义点头:“可是谁能有福气享受这个,县尊您被赏赐的那些土地是不需要交粮的,可是官窑村的需要交。”
虽然说两种情况免粮,实际上只有皇帝赏赐的不用,百姓开荒虽然永不交钱粮,但是底下的官员会想方设法让交的。
所以,严格来说,只有皇帝赏赐的不用交税交粮。
二人道:“县尊,您还是想想办法吧,不然十三个窑基就要被强拆掉了,按律法您还要交粮挨罚。”
梁泽索性躺平:“谁敢强拆我的砖窑,打死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