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5章 出兵  錚錚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杨文广与王果对视一眼,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当日,三军在渭州城外誓师,隨即便徐徐向镇戎军方向而去,按原定计划借道西夏,绕后討伐別勒诸族。

军队出发顺序,自然是王果率秦凤路宋军在前,杨文广率延路宋军居中,赵肠率涇原路宋军在后。

没藏氏、没移娜依,並萧孝友等,皆在赵肠这路后军中。

次日,三军抵达镇戎军,镇戎军知军冯文俊早已命人准备了饭菜肉汤,为三军践行,三军饱食一顿后,继续往北。

途中,大军不止一次碰到宋夏两国运输粮草的队伍,宋军这边主要是渭州与镇戎军派遣,夏军则是由韦州派遣,自去年十月末以来,便毫不停歇地將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至韦州,再由韦州派人送至兴庆府,支持兴庆府继续抗击辽军。

看著那几支绵绵不断的运粮队伍,萧孝友左右有人私下道:“宋人假称两国贸易,实则还不是为暗助西夏,赵王何不去质问那赵肠?”

萧孝友苦笑嘆息道:“此南朝內政也,南朝又非我大辽臣属,不必也不会事事听命於我大辽,更何况似青白盐等,关乎其陕西、关中数十万宋民的用盐,这叫我如何质问?”

其实他很清楚,赵肠就是在暗助西夏,但对此他也没办法,总不能撕破脸皮弄得连朋友都没得做吧?

考虑到那位小赵郎君在宋国的地位,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他可不愿放弃这段交情。

於是乎,萧孝友对那绵绵不绝的运粮队伍视而不见,继续悠哉地坐在马车中,跟隨宋车前往韦州。

又过两日,三军经贝玛北部的狭道,抵达西夏静塞,静塞守將野也百胜率千余步骑出迎。

当初赵肠率军赴夏时,这野也百胜可不怎么配合,但现如今局面已大不相同,西夏必须仰仗宋国暗助输运钱粮才能继续抵抗辽军的进犯,因此这回宋军借道,野也百胜只能开启要塞大门不说,还得笑脸相迎,毕竟西夏的处境,也关乎他野也家的处境。

而赵肠也不至於做出无礼之举,下马与没藏氏一同去见了野也百胜,寒暄几句,直到宋军通过静塞,便与野也百胜告別。

一路来到韦州,韦州知州卫鹿亦率人出迎,称已在城內备好了酒菜。

此时萧孝友出於礼数,也已下了马车,於是赵肠隨口问他道:“卫知州已在城內备好酒菜,宴请我等,赵王怎么说?”

萧孝友看向卫鹿,见对方微微一愣后,露出似笑非笑之色,心下稍稍有些犯忧。

毕竟他並非单纯的辽国使臣,还是此番辽军攻打夏国的副將,对西夏的人员伤亡也负有相应责任,天晓得对方会不会趁机將他扣下,拿他跟辽主谈判?

別忘了,他辽国也曾扣下西夏的使者,而且是两次,到现如今还没释放呢。

他可不愿拿自己身家性命犯险,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宋军中更为稳妥。

於是他赶忙推脱自己有些疲倦,婉言推辞了此事。

猜到他心思的赵肠自然也不会勉强,吩咐郭逵护送萧孝友到宋营匯合,同时叫赵璞做好回归军中的准备,旋即便与没藏氏、没移娜依等人进了城,毕竟这会儿,他也不担心西夏將他扣下。

说起来,別看他这段时间路经韦州多次,但还是首次踏足城內,而韦州城內的状况,也与他预估的大差不差,大致跟渭州差不多,尤其是看到沿街的招牌上基本都是汉字,几乎看不到李元昊时期创造的夏文,乍一看还以为又回到了渭州。

唯一较渭州有所区別的,就是韦州城內有不少禿顶的党项人,即遵循李元昊“禿髮令”的党项人一一事实上渭州也有党项人居住,但渭州的党项人基本都已归化宋国,言行习俗较汉人颇为相近。

除此之外,韦州与渭州等陕西的城池大抵十分相像,毕竟离得本来就不远,晚上宴后,赵肠带著没藏氏与没移娜依回到赵璞的宋营歇息,直至天明,赵肠留下五百兵继续把守这处宋营,作为他宋军粮道的转枢,继而继续往北,在经三日的跋涉后,再次进入兴庆府所在那片日后的银川大平原,径直来到永州南面的灵州,即后世的吴忠县一带。

灵州往东,即盐池、定边诸县,再往东依次是宥州、夏州,直至宋国的麟府二州。

而別勒部落的驻地,就在盐州往南,临近宋国环州的北部,处於涇原路、环庆路以及夏国的三地交接,包括黄羊部落。

之前正因为距涇原路较远,且背靠夏国,別勒部落的族长別勒並不相信赵肠会冒著导致西夏误会的可能,长途跋涉去討伐他別勒部落,如何能想到有朝一日辽夏战爭会迫使西夏默许赵肠借道討伐他。

四月初四,赵肠下令三军在灵州东南部建营,作为后方大营,同时派人北上永州,召回种诊、赵瑜二军,至此他魔下三万三千大军全部集聚。

初五,杨文广与王果率军跋涉至盐州,与盐州城西南,再建一营,作为前线军营。

因观摩此战的人员尚未到齐,三路宋军也不著急,除了派骑兵去打探別勒诸族的具体位置以及当前状况,便是按部就班地兴修营寨。

而在此期间,西夏与此刻尚在西夏北部的辽军也得知赵肠率军抵达灵州、盐州一带,纷纷派人前来,西夏这边是没藏讹庞亲自前来,並大將埋移香热,而辽军那边则是耶律敌鲁古前来,並一干辽国將领。

为了旁观宋军討伐別勒诸族这一战,辽军甚至推迟了原定计划中对西夏的再次进兵,而没藏讹庞也推迟了他对辽国的报復,这仍在交战当中的双方,颇为一致地想亲眼看看宋军的实力,作为日后对宋態度的考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