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今后会更好 红楼贾环:我八岁中解元
几婆子们乱成一团,有当街打滚的,有跑去告状的,有大呼小叫的。
“惹了这么大事,还不快走。”探春生气的推了贾环一把,又悄悄说道:“我听说老爷在东厢会客,你可以把昨天的诗拿出来,或许有用。”
……
东厢。
贾政昨夜观月饮酒,偶然得了一首小令,今日便迫不及待的邀请一眾清客相公品鑑。
“好诗,好诗啊!”
“举杯请明月,三人一杯酒……老世翁此句堪比李太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贾政听的心旷神怡,不过表面上还是一副风轻云淡的神色,连连摆手道:“过奖,过奖,不过是信口胡诌,哪里及得上诗仙半分。”
有人趁著贾政高兴,便说起了宝玉,笑道:“府上宝二爷也是继承了老世翁诗才,才九岁已经能吟诗作对了,说是神童亦不为过也。”
“哼!”
贾政却是冷笑一声,立刻板起脸来:“那畜生不过是信口胡诌了两首歪诗,况且诗词终究是小道,钻研四书五经才是正经……来人,速去叫宝玉来,我要跟眾先生考教他四书读的如何了!”
“是。”
守在门口的小廝忙跑了出去,不多时又气喘吁吁的跑了回来:“回老爷,太太今早上带著宝二爷庙里上香去了,晚上才能回来。”
“啪!”
贾政气的一拍桌子,冷道:“上香上香,能上个举人还是进士?佛祖要是真有灵,全天下都是进士了!”
眾人正不知说什么好,忽然门外的小廝跑进来,回道:“老爷,环三爷在外求见。”
“哦?”
贾政扶须疑惑了一下。
环老三向来怕他如老鼠怕猫,能躲多远躲多远,今日居然敢主动来见他?
“叫他进来!”
小廝忙出去传话。
不多时,贾环进门。
眾人看去,只见少年虽稍显稚嫩,却已是翩翩公子,尤其是身上带了一股书卷气息,就如同书香门第里面培养出来的谦谦君子。
贾政欣喜不已。
没想到多日不见,小儿子竟然已经出落的如此人品模样,尤其是身上的文人书卷气息,正是他喜欢的!
原本准备扮作严父的贾政不由得言辞轻了许多:“环儿来了,什么事?”
贾环先行了一礼,然后一本正经道:“老爷,孩儿昨夜梦中得一位老夫子指点了半部论语,今早醒来竟然一字不落的记下了,因孩儿先前未曾读过论语一书,也不知真假对错,因此来背诵一遍,请眾位先生,老爷指正。”
眾人闻言顿时惊疑不定,就连贾政都忍不住狐疑起来,板著脸道:“你真的能诵半部论语?若敢口出狂言,仔细棍棒伺候!”
要知道,贾环如今才七岁,属於刚刚启蒙的年纪,正经的三百千启蒙尚不能全,更遑论《论语》这样的举业书了。
贾环也不废话,直接诵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一口气背诵完毕。
场面一时有些安静。
贾政一手端著茶碗停在半空,双目有些呆滯。
詹光结结巴巴:“竟然,竟然,一字不差……”
卜固修直呼:“奇才,奇才!”
单聘仁拍著大腿,激动道:“文曲星下凡不过如此,恭喜老世翁,贺喜老世翁。”
其余清客也如梦初醒,纷纷恭贺贾政:“环三爷必定金榜题名,光耀门楣,老大人好福气。”
贾政在眾人恭维声中渐渐回过神,再看向贾环的眼神已经不一样了。
当年他就欲从举业,也曾刻苦读书,只是二十岁了还没背诵过《论语》,老公爷无奈才给他向皇帝要了个官。
后来结婚生子,他把心思都用在了教育儿子上面。
大儿子是个读书种子,十五岁就將四书五经读熟,二十岁就中了秀才,只可惜英年早逝。
二子宝玉虽有些聪慧,无奈一门心思在丫头身上不思进取,又被老太太宠坏了,眼看是废了。
三子贾环顽劣,他原本没抱希望,没想到竟然一夜之间自己开窍了!
“环儿,你虽然有些天分,不过需牢记『仲永之伤』,读书万不可懈怠分毫!”
贾政又变回了一脸严肃的严父模样,贾环却是知道自己已经入了父亲法眼,今后说话做事就容易了许多。
“儿子谨记老爷教诲。”
贾环表现得很是谦虚,贾政因此更喜欢了,当眾赏了他笔墨纸砚,又让他赶紧去上学,不可耽误学业。
来了!
贾环苦著脸无奈道:“儿子也想去读书,只是宝二哥的玉昨儿丟了,现在封著门,不让外出。”
“什么!”
“玉……丟了?”
贾政咬牙狠狠一拍桌子:“岂有此理,为了一个祸害,禁止一家人外出,谁出的餿主意?”
眾清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在计算得失。
若是以前,他们当然是毫不犹豫站在宝玉那边了,毕竟宝玉是嫡子,又深得老太太喜爱,继承二房家业名正言顺。
但是。
现在贾环一夜之间开窍,很有可能金榜题名前途无量,而宝玉呆傻有余进取不足,只能守著渐渐败落的家业。
当然,贾环也可能是曇一现,毕竟能背诵论语不代表能写出好文章,甚至哪怕能写出好文章也不一定会被考官录取。
眾老狐狸一时间难以抉择,决定暂时观望一阵。
“咳咳,老世翁还有家事,我等先告辞了。”
贾政起身拱手:“诸位见笑,改日再来饮酒畅谈。”
“老大人留步……”
不多时宾客尽去。
有一人却是留了下来。
詹光轻抚鬍鬚,小眼睛微眯著,上下仔细打量贾环一番,但觉此子身上灵气逼人,有一股腾飞之气,將来说不得能扶摇直上,一飞冲天。
此时他投上去,那就是雪中送炭,比来日锦上添岂不便宜?
“老世翁家事在下原本不该多言,只是眼见如此良才美玉不能入学读书,深以为憾啊。”一面说著詹光不住地摇头,嘆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