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內鬼安大锤 清初第一功臣
正埠码头,位於汾江、佛山涌、叠滘(jiào)涌交匯处。
沙船是平底的,专门为浅水区设计的运输船,勉强停靠。要是刘子敬想坐新得的西班牙大帆船来,还真不行。
一下船,刘子敬就分外地舒適,一种回家的感觉油然而生——这里瀰漫著工业的味道。
从原则上说,佛山是个镇,可是按刘子敬的印象,这里完全是个工业化大城市。
华夏跟“佛山镇”齐名的,还有三个镇:朱仙镇、汉口镇、景德镇。
佛山的牛逼之处还不止如此,它和京城、苏州、汉口並称“天下四聚”。
原因呢,这里是这个时代两广、华夏乃至整个世界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这个时代欧洲的铁锅都是从佛山进口的你敢信?
海上丝绸之路,鳞次櫛比的运输船,运的可不只是丝绸、茶叶和瓷器,铁锅也是我大明创匯的一大收入来源——欧洲人冶铁技术不行啊。
什么鲁尔区、底彻律都得往后排,佛山才是世界上第一个货真价实的钢铁工业中心。
一车车煤、铁矿石不断从港口拉向一个个铁匠铺,大批的铁锅、农具、钟鼎、军器不断运向码头,由內河船运到广州,再批发给北方客户或者洋人。
一艘“夷船”上,装载一千口铁锅,重达两万斤是常有的事情。
这些船昼夜不停地將佛山的铁器运往倭国、南洋、欧洲,每年產量五千万斤——英国直到一百年后,铁產量才达到四千万斤。
一进佛山镇,到处都是乌烟瘴气,火光冲天,热浪翻滚。
刘子敬在京城的军械中心王恭厂只胁迫走了二百熟练工匠,这符合他对“封建社会工业能力”的认知。
听说佛山有二十五家铁匠铺,他决定一一拜访。计划以高薪做诱饵,將有本事的工匠一网打尽。
走进第一家铁匠铺,刘子敬才发现,佛山人太谦虚了。这是铁匠铺么?这尼玛明明是钢铁冶炼、精炼、製造联合体工厂。
镇里一共有一百多个小高炉,炼铁的。每家铁匠铺占一个街区,平均两个炒铁炉,精炼用的。
平均一个铁匠铺区里,有“数十砧”,每砧有十几个工人。换句话说,整个佛山,光是铁器加工业,就有五百条生產线,五千熟练產业工人。
加上铸铁、炒铁的工人,大约有两到三万人从事钢铁製造。
看到实际情况,刘子敬懵了。
自己原来的计划失败,这里熟练工人太多,都打包带走根本养不起。
幸福的烦恼啊,刘子敬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在京城强征了三千壮丁当学徒,完全尼玛是浪费。回去就叫他们改行,直接在这里招成手不香么?
刘子敬信步走进一个“铺区”,这里前店后铺,摆放著各种作坊里的產品。还到了斑鳩脚銃的样品,看上去製作精良。
大明的斑鳩脚銃都是佛山造的。当初朝廷要调郑芝龙去觉华岛对抗后金,郑芝龙怕死不敢去,藉口就是他的部下使惯斑鳩脚銃,不会用鸟枪。
觉华岛离佛山太远,损坏的斑鳩脚銃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和维修。
佛山这边的铁匠铺手艺天下第一,皇帝女儿不愁嫁,所以呢,就不太注重gg和推广。刘子敬在那里看了半天,也没有人来介绍產品。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閒时看书选 101 看书网,101???????????.??????超愜意 】
刘子敬很头疼,一边看一边琢磨。找谁问问这佛山,哪些人擅长炼铁炒铁,哪些人擅长製作火枪啊。你要问伙计,他肯定是说自己家最好,我怎么挑人呢?
刘子敬在那里犯愁,红娘子紧跟著刘子敬护卫。李护院不是侍卫,不需要紧跟著少主。他现在有了燧发枪,也不爱看什么斑鳩脚銃了,信步就往后院溜达了过去。
作为豪门的护院,也没穿什么军装,这样一个面带憨厚的壮汉往里走,一般人还以为是运货的力工,竟然没人拦他。
实际上佛山铁业的保密工作做得並不好,他们自己认为大家的技术差不多,没什么秘诀可言,赚钱靠的是铁匠师傅的个人手艺。
当年卜家劳来一趟,作为洋人都能以参观的名义进入作坊,轻鬆就把鼓风机冶炼的技术给偷走了。
就是李护院说自己是慕名来参观的,也不会有人拦著。
冒烟的小高炉在第三重院子,第二重是打铁和炒精铁的地方。
李护院一进院,就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耳边传来一阵阵的儿歌声。
李护院四处看了看,这里確定是铁匠铺,不是幼儿园。
只见一个壮汉拿著钳子,从炒铁炉里夹出一块烧红的铁块,两个师傅轮著大锤,叮叮噹噹在砸,把炒好的熟铁打成薄铁片。
这两个抡锤的师傅靠的就是手艺了,铁片必须薄厚均匀,儘量减少误差。火枪的枪管就是用铁片捲成卷,再掏孔钻出来的,对精度要求相当高。
师傅打铁的时候,六七个小孩子围在周围,手里拿著扇子使劲扇,这应该是一道工序。
李护院对他们使用童工没什么意见,这扇扇子好像也不是什么累活,而且都是自家铁匠的小孩子在干,问题是这些小孩子的歌声一直不停。
“早打铁,晚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打夜铁……”
直到一块铁打成了铁板,小孩子们才不唱。很快,师傅又夹了一块红铁块出来,孩子们又唱上了。
“夜铁打到正月正,我要回去玩灯。灯玩到清明后,我要回家种黄豆……”
李护院是家传练武的出身,火器专精,为人憨厚,跟他家的少主冒公子完全是两个极端,泡妞能力是负的。
然后跟冒公子还学了个坏习惯,非要追求什么自由恋爱,两情相悦——这在古代显然有点另类,所以,快三十了还是单身。
看到这些孩子天真烂漫,不由有点感慨。自己似乎该找媳妇了,有没感情不重要,先得生个娃,免得老爹老娘天天念叨。
看一个个子稍高的小女娃脸上被火烤出了汗珠,他关心地问,“累不累啊?你们扇扇子的时候为什么要唱歌呢?”
女娃回头白了他一眼,看到他一米九的大个子,忽然狡獪一笑,把扇子递给了他,“你帮我扇我就告诉你。”
李护院接过扇子,笑吟吟地帮忙扇风。
小女娃交出了扇子偷懒,却不说话,先掏出手绢擦了汗珠,然后拿出个小玻璃镜子,开始照啊照。
她以为李护院很快就会不耐烦,谁知等了半天,自己没告诉他原因,他却一直在帮忙干活,毫无怨言。
小女娃倒奇怪了,“喂喂,傻大个,你为什么不催我,不著急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