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莫里斯方阵的精髓  清初第一功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不管射击熟练度,拉出来直接打,居然被埃文训练得有模有样。为什么呢?秘密在十排上。

士兵站好阵列后,隨著两个排长挥下指挥刀,前排架枪齐射。

射击完毕,拎起枪转身就走,从小方阵之间的通道跑到最后一排后面,开始上火药和子弹。

第二排顶上来站好,排长继续下令“开火!”

然后是第三排、第四排……

等每排七十人,十排打完枪。两分钟半钟都过去了,跑到队尾去的原第一排士兵,手脚最慢的士兵都上好了弹药,重新开始齐射。

埃文上任火枪教官,第一次试训,莫里斯方阵就大显威力,实现了连续火力,这让刘子敬惊奇无比。

不是说火枪兵得训练三个月才能上战场么?这是怎么回事?传说误我啊。

让军官们自己熟悉过程,埃文顛顛跑到刘子敬身边,敬了个礼,“长官,你看怎么样?我可没白拿你的高薪啊。”

刘子敬悟了,传说中满清火枪战法的九进十连环,大概也是这玩意吧?无非是怎么实现连续火力而已。

只不过满清是自己悟出来的,中间不用长矛阵做核心,而是火枪和骑兵衝击配合而已。

刘子敬忽然想起个问题,“那个——我不太懂,问个外行话,这么搞倒是迅速可以作战了,可是等將来士兵熟练了,上弹药快,变阵也迅速了,还这么轮换不是浪费了火力?”

埃文一挑大指,“长官您问到点子上了。莫里斯方阵从来不是一个固定的阵型,指挥官可以根据士兵对火枪的熟练程度,调整纵深。精锐的火枪手可以增加横排人数,减少纵向人数。”

“唯一的原则是火力连续。根据我的经验,最多可以减少到五排,这样横向每排的人数增加,可以提高火力密度。”

厉害厉害,这是宝贵的实战经验,荷兰人愿意倾囊相授,相当够意思。

这个道理简单吧?不告诉你诀窍,自己琢磨,一层窗户纸一百年都不一定捅破。

满清的九进十连环一直用到乾隆皇帝在位,也没有任何改进。直到后辈们的对手都用上来復枪了,还一个样子,乾脆就淘汰了。

人家真正的火枪战高手,是根据士兵熟练情况,隨时调整阵列的。

隨机应变,这才是真正用兵的精髓,刘子敬知道军神高明在哪里了。

宋朝那种在枢密院定下什么“平戎万全阵”,命令千里之外的作战士兵不许改动的做法,不输才怪,一定要拉出来鞭尸。

看完士兵的训练,这边的训练不是三个月能出战,而是隨时可战。然后隨著训练的增加,纵向人数变少,火力密度增加,这让刘子敬很满意。

“老子的士兵没练好,恕不能出征。”

刘子敬一直担心被手下的军头这么懟,需要拉出去作战的时候用不上。

现在自己懂了,这么说的將军,那是你不会先进的训练方法……

又去工匠营、水师那里看了看生產和训练情况,刘子敬丝毫没停留,当天晚上连夜出发,目標金陵。

他內政、军事、贸易上都没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乾脆就不外行领导內行,让他们搞去,我要去金陵拉人了。

这次去金陵,不是去打仗的。刘子敬只徵用了一艘五百吨级的盖伦船,带著二百亲卫,汉人和葡萄牙人混合的水手队伍,直航长江口。

坐舰上,陈圆圆、董小宛立於刘子敬身边,一左一右,都非常兴奋。

陈圆圆仰望天空的半月,感慨万千。

“我是被从金陵抢走的,今天终於和冒郎可以並肩回到家乡,见见当年的姐妹们了。”

“李香君、柳如是、寇白门、卞玉京、顾横波,这些姐妹好久不见,你们还好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