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红花亭顶 清初第一功臣
《復社之誓》变成了洪门章程。大家开始看的时候,都目光都集中在驱除韃虏、平均地权这些有爭议的东西上。
现在前面大家都取得了一致,对后面工业化强国的说法,就有人提出质疑了。
顏泪痕站了起来,“万云龙师兄,咱们洪门循圣人教导,主张有教无类,大开民智,我没有异议。”
“可是据小弟理解,你说的工业化,应该是冶铁、烧陶瓷、织布、制茶这些生意之道吧?民以食为天,国之本在农,君子逐利可乎?”
方以智点点头,“问得好。首先得说明,这个纲领是冒兄制定的,但我非常赞同。”
“重农天下稳,行商天下富,重工则国强啊。”
方以智从行囊里掏出一张捲轴,展开,铺在长桌上。
“诸君请看,这是我从汤若望手里获得的坤舆万国全图,乃是利玛竇所绘製。”
“世界之大,远超我们想像。这里、这里,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时候到过,如今已经不復为大明所有了,都被洋人占了。”
“咱们若是不能立志强国,西夷一旦打过来,则族裔灭矣。”
大明没有那么封闭,在座的士子们大多数博学多才,其实很多都见过这张地图的副本,尤其海上討生活的郑森更是对世界形势了解得很清楚。
郑森疑惑,“我郑家在澎湖跟荷兰红毛鬼对仗过,他们也没那么厉害。虽然坚船利炮,但人数少,已经被咱们打败了,洋鬼子不会成为大患吧?”
刘子敬插言,“他们人少,但占的地盘大,资源多啊。现在他们还不行,可一旦整合了全球资源,就是大患。毕竟人家国家在万里之外,都打到咱们门口了。”
“而且一旦他们掌握了器械之力,人少就不再是劣势,蒸汽机一出,科学大兴,咱们可就危机了。”
“什么是蒸汽机?”
“这东西具体我不懂,大概是这样子的……”
实际上蒸汽机还要很久才能出,刘子敬也只是未雨绸繆,但即使现在的坚船利炮,也很厉害了,红夷大炮大家都知道。
刘子敬解说良久,眾人將信將疑。
对教育很看重的顏泪痕忽然有了疑问,“你说他们羊吃人,圈地搞工业化,配合科技可以兴国,可是我们给百姓分了地,大家还会愿意做工么?不是跟你说的西方强国之道背道而驰?”
刘子敬哈哈大笑,“这世上啊,只有咱们是建设性文明,其他国家都是掠夺性的,这点咱们不用跟他们学。”
“分地只能温饱,咱们要让所有人都上学,人人如龙,百姓一定砸锅卖铁,也要供子弟深造,此圣人遗泽也。”
“读书需要多少钱大家清楚吧?何愁没人为了子孙发达打工?”
……
画舫里的沟通持续了好几天,等大家全盘接受了刘子敬的想法,洪门正式成立,对外称天地会。
眾人签名盟誓,方以智为洪门总瓢把子,与十二个兄弟共称红亭十三太保。
两个列席者也在盟誓上签名,刘子敬签的是代號“峨眉峰”。洪门中,尊神秘人物峨眉峰为“坐在红亭顶上的”。
郑森的定位,则是“洪门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