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烟消云散 清初第一功臣
身后的阿尔加迪斯手放到了胸前的十字架上,喃喃自语。
“一个没来过这里的人,就能知道这个小渔村里隱藏著世界最好的港口。这种预言能力,一定获得了神的庇佑——我要不要加入洪门?”
金兰湾是天然的深水良港,內港面积六十平方公里,能同时停靠包括航空母舰在內的上百艘万吨级大船,。
刘子敬的舰队最大的船才区区八百吨,所有的船只全部靠岸轻轻鬆鬆,还有相当大的富余空间。
一百多艘战舰、货船一齐靠港的壮观场面,让遍歷七海,见多识广的葡萄牙航海士、水手们全体目瞪口呆。
这种都不需要修整改造直接能用的天然港口海员们做梦都想像不到,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港口能比擬,绝对是天赐。
一瞬间,所有对刘子敬选择金兰湾做基地的怀疑全部烟消云散。
就凭这个港口条件,就是荒地也能繁荣,更別说岸边到处都是肥沃的土地。居然除了临近小渔村有一点稻田,其他大部分都撂荒著。
造孽啊,华夏人最是见不得这个。
家乡那边连山坡都开荒成田地了,我们这些苦哈哈想搞个三亩五亩的都是梦想,这边这么多好地居然荒著!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地方,我们早就该来了。
对了,钦差说了,一丁二十亩,钦差还会拉来移民给大家发媳妇,每家送一头牛。额滴额滴都是额滴,我就要这块地了。
最优秀的港口,丰饶的土地,让水师士兵士气大振,立马开始起劲地往岸上运货。
二十艘大沙船上的士子们也都心潮澎湃。他们凭著一腔激情,跟著方以智去济州岛,其实对济州岛那个贫瘠的地方没看上。
结果在济州港没下船,直接被拉到这里来了。
別看这边人烟稀薄,但士子们可都是有见识的。
就这个港口、土地状况,再加上大批汉人移民的话,几年就是一个不下於扬州的繁华之地。
刘子敬並不是第一个带移民海外垦殖的,红毛鬼没来的时候,郑一官此前就弄了五万人去开发大员。
刘子敬这次带来了四万多人,一次相当於郑一官十几年往大员运的人口。
刘子敬有个郑一官无法比擬的优势,他带来的人里,包括了六百士子。
这可都是读书人,而且是精英高级知识分子,原来在大明大部分都担任推官一类的公务人员,有的还在弘光朝中枢任职。
长平公主进位女王,迅速就有了一个由精英文人组成的小朝廷班子。
听听这个班子打头几个的名字吧,陈贞慧、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顏泪痕、杨廷枢、夏允彝、张明弼……
“长平国”官员的水平说是全世界第二,绝对没有敢称第一的,原来的大明都不行。
有这些原来就有理政经验的士子们指挥,四万多人上岸、扎营、建篱笆、找回並安抚跑散的渔民、伐木建立临时居住地,一切井井有条。
三天后,营地已经初具规模,未来一定会发展成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
队伍里有四万壮劳力,人多好干活。刘子敬只住了一天的帐篷,就搬进了临时建起的木头房子。
儘管房子的墙壁圆木上,枝条都没有砍掉,那也已经比那边小渔村的房子豪华了。
“报告!斥候消息,从南面潘郎、北面芽庄方向,同时各开来了一支军队。”
终於要开打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