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才少年邂逅金溪神童 大宋文魁,从神童方仲永开始
宋,明道二年仲春(1033年),漏尽更阑……
江南西路,抚州,金谿县柘冈方家庄。
庄上一处漏风的茅屋內,烛灯明灭不定,耍著酒疯的庄稼汉一手拎著酒壶,一手挥著藤条,身形摇晃间,嘴中含糊不清地抱怨著什么……
“这十里八乡谁不知庄稼汉我养出一个神童来,五岁便能吟诗作赋……”
“从前的诗……能卖三、五两,今的诗,还不够一壶酒钱……”
“长大了……翅膀硬了么?跟亲爹玩心眼了是不?”
啪!
庄稼汉手中的藤条猛然落下,身形消瘦的少年於角落里抱著膝盖,默默忍受著来自藤条的疼痛。
“两日后的赏梅雅集,再作不出好诗来换酒钱,我便抽死你!”
父爱如鞭!
只见年仅十三岁的方仲永那瘦小身躯微颤,吃痛的他不敢叫唤,那样只会惹得父亲更加不快。
如果时间可以回溯,方仲永想回到五岁那年。
那年的父亲辛勤朴素,既不会赌博也不会喝酒,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
方仲永决不会再哭著闹著让父亲买笔墨纸砚,更不会在大庭广眾之下秀自己的作诗天赋。
养父母,收族为意……
可惜,一切都回不去了。
一旁的母亲实在看不下去,她一把將方仲永搂在怀里,嗔怪道:
“种地的!儂心似铁,崽不欠儂的,儂要喝要赌自个去赚银子,莫要害了我的崽。”
庄稼汉本因不够酒钱而浑身不是滋味,被呛这么一句,发红的糙脸上转成紫色,他扬起藤条骂道:
“慈母多败儿,慈母多败儿啊……”
就当庄稼汉要发作时,茅屋外传来一句中气十足的询问声。
“请问,方神童在家么?”
庄稼汉怔了怔,难道是慕名来买诗的?
他当即放下手中藤条,换上一副笑脸便出门迎客人去了。
等庄稼汉笑眯眯地回茅屋时,手中已多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他掂了掂钱袋,用不容拒绝的口吻朝方仲永道:
“崽,隨阿爹去一趟县城吴员外宅里。”
说著,他將钱袋塞入腰间,一把拉起方仲永出了门,登上一辆骡车。
“吴大官人出手真是阔绰,待会嘴甜一些,若要诗作,三两一作,记住了没?”
“莫要藏著天赋,诗作得好,有烧鸡吃,作得不好,有藤条吃……”
方仲永木訥地点了点头,这些年来,他幼小的心灵已经麻木,眼眸已经不再清澈,转而充满迷茫与恐惧。
迷茫千篇一律的卖诗生活,恐惧逐渐消逝的神童天赋。
假如有朝一日自己完全丧失作诗的天赋,父亲真的会抽死自己么?
方仲永不敢想,他只能硬著头皮去满足父亲那贪婪的欲望。
待来到吴员外的宅邸,方仲永被一位家僕领著进入吴家大宅,父亲则侯在门外,他这等粗人是没有资格跨入吴家门楣的。
金溪吴家一门三进士,此等书香门第,其门楣之高,非一庄稼汉所能跨越。
庄稼汉则见怪不怪,他在门口数著钱,想著该去哪儿喝酒好。
吴家正堂內,一名双髻如羊角的少年正翘首以盼方仲永的到来。
他叫王安石,年十三,与方仲永是同龄人。
王安石自幼读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文章纵笔如飞,情理具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儿童。
王安石本隨著父亲王益在韶州生活,他父亲时任韶州知府。
王安石本以为会在岭南之地渡过他的童年,然而,祖母的逝世打乱了他的计划,按宋制,他的父亲必须得回临川守孝三年,他便隨著父亲一路顛簸返回临川老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