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茶政积弊 大宋文魁,从神童方仲永开始
蔡旻有些不知所措,他心想,这不对吧?
此番他跟隨著兄长蔡襄从漳州赶来,说是来协助漕司衙门处理茶政积弊,怎一进衙门就要被抓去当女婿了呢?
蔡旻哪里知道庞籍因三年前错过他的兄长而懊悔不已。
庞籍自然是懊悔的,三年前蔡襄才气动京城,进士及第后初试便通过“馆阁”考试,很快便引起官家重视並出判漳州,比起同期的状元王拱辰、榜眼刘沆、探孙抃、进士及第欧阳修等还要出色不少。
令庞籍折服的还有蔡襄的书法,无论楷书、行书,不仅带有几分顏真卿的神韵,又颇得几分晋人的韵致,因此,庞籍十分珍视蔡襄的墨宝。
庞籍此来福建处理茶政,官家更是有言在先,“蔡襄熟知当地茶政,可用之。”
如此出眾的青年才俊,只恨当年小女年幼,当得知蔡襄还有一个同样出色的胞弟时,庞籍眼睛都快亮出火来了。
“漕司,不如待舍弟考中功名,您再榜下抓婿也不迟的。”
蔡襄带著儒雅的笑,看著弟弟一脸无措,出口解围道。
“也罢!”
庞籍鬆开手来,顿了顿,道:“官家有意秋来开科,先说好,明年春闈开榜,若是榜上有名,可別应了別家相公的酒宴。”
蔡旻茫然无措地看向兄长,见兄长頷首,才应道:“自不负漕司抬爱。”
庞籍听得满面红光,他轻捏鬍鬚,道:“如此甚好,也好了却老夫心中一桩心事。”
言毕,重新换上一副严肃神態,道:“这茶政积弊已久,又以北苑贡茶最甚,官家此番下定决心整顿茶政,可谓任重而道远。老夫到北苑已半月有余,对於茶利暴跌仍无头绪,君饃,老夫將你调来漕司衙门,是想听听你的看法。”
蔡襄思索片刻,问道:“漕司,往年茶政盈利几何?”
庞籍向前升出五个手指。
“五百万贯?”
“不足五十万贯!”
“什么!”
“北苑盈利几何?”
“不足十五万贯!”
蔡襄、蔡旻皆是一惊,这与他们的心底预期可差了將近十倍。
要知道,三十年前丁谓主茶政时,茶事尚且盈利三百六十余万贯,单独一个北苑巔峰时期可盈利百万贯,眼下的茶事盈利竟是不足三十年前一个零头,对於蔡襄、蔡旻二人而言实在有些耸人听闻。
蔡襄脸色一冷,他深知这北苑茶政的水可浑著呢!想要整顿北苑茶政谈何容易?
仅三十年,北苑茶利从百万贯暴跌至十五万贯,也难怪官家下定决心整顿茶政,再不整顿,不消几年茶政必然走向负债进而拖累朝廷財政。
在福建成长的蔡襄对於北苑茶政了解颇多,深知这些茶利是不会凭空消失的,於是开口道:
“漕司,茶政之利可不下於盐、酒,而今索然无利,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流入一些人的腰包里去了。”
蔡襄沉吟片刻,道出心中看法。
“君饃所指,可是丁家?”
蔡襄点头称是,並沉吟道:“眼下,北苑的贡茶经每年斗茶分品,再向朝廷上贡的龙品、凤品、甲品团茶,低於甲品皆由山场统一售予茶商,而当地最大的茶商便是丁谓之侄丁簫,只需查一查北苑『山场』往年的帐簿,想必可以查出端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