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报应不爽 大宋文魁,从神童方仲永开始
院落內,忽有书生交头接耳,“看吶,新来的少年要替林閒写状元郎哩!”
不一会,十余老少书生放下手头书、笔,聚拢过来,探头一瞧,纷纷称讚写的一手好字体。
看到入话诗前两句,感嘆著读书不易,憧憬著一朝中举光耀门楣。
后两句诗,却引起书生们不小的骚动。
这不是妥妥在贬低他们读书人么?
林閒看得窝火,抱怨道:“好你个少年郎,读书人知书达礼,此诗实是有辱斯文,若是入话,恐怕引得天下书生义愤,勾栏瓦舍怎敢唱此话本?”
周遭书生七嘴八舌,多有指责。
方仲永遭眾书生指摘,唇角反而噙起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眉峰未蹙反扬,双目澄澈如砚中新墨,不见慍怒,反透出洞悉世情的明澈。
《张协状元》能在宋学鼎盛的南宋火爆,並於明朝收录进永乐大典,关键在於他满足了读书人的宅男幻想,同时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北宋没道理容不下它。
“林兄台稍安勿躁,且看第一话再下结论不迟。”
说著,笔锋再次挥舞。
林閒看著至瘦而不失其肉的书法,心头震撼之余,也逐渐被剧情吸引进去。
【话说成都府一书生,姓张名协,表字彦卿。生得眉目疏朗,自詡“蟾宫折桂手”。
奈何家道凋零,父母早亡,唯携书芨赴京应试。行至五鸡山,但见:古木参天藏魑魅,荒径盘陀隱豺狼。
忽闻锣响,闪出十数强人。为首虬髯汉大喝:
“留財不留命!”
协仓皇奔走,书財尽失,肩臂中刀,血染青衫。踉蹌至山坳,见一破庙,匾额剥蚀,依稀辨得“山神庙”三字。
庙中唯贫女王氏,父歿母亡,采蕨为生。
见张协气若游丝,惻隱心动,取草药敷创,烹粥疗飢。协感其恩,执手泣曰:“他日若得登科,必以凤冠霞帔报卿!”遂以荆釵为聘,拜神成婚。】
第一话罢,方仲永悠悠停笔,朝林閒问道:“林兄台?可堪入眼否?”
林閒双臂环胸,思绪仍停留於遇险——濒死——遇山神庙——贫女搭救——结下情缘——许下诺言这一连串环环相扣且激盪人心的剧情中,“好一段奇缘,我咋没想到呢!”
“兄台?”
“呃......剧情引人入胜......还请继续。”
林閒话罢,周遭书生也起鬨道:“少年郎,快,接著写,不够看啊!”
方仲永笔锋点墨,再度挥毫。
【一月后,张协创愈,贫女典衣鬻青丝,凑得盘缠。临別泣嘱:“莫忘庙中誓!”
协慨然应诺,策马东去。
至汴京,廷对策惊四座,御笔钦点状元,琼林宴罢,名动九重。时枢密使王公德用,欲赘为东床,协见其女胜姿容昳丽,聘礼奢豪,春宵一刻,顿忘庙誓。
贫女闻捷,跋涉千里入汴京。值张协策马过御街,女拦舆呼名。
协见其鶉衣尘面,厉叱曰:“汝貌陋身卑,敢辱天官!”命仆驱之。
女悲泣:“君不记古庙誓言乎?”协掷钱百文於地,扬鞭竟去。】
妙笔生间,林閒从张协名动京师时的眼泛痴光,再到负心时的脸色骤变,最后被掷钱驱逐之举惹得肢体震颤,无意间,一种名为“愤怒”的情绪从心头猛然窜开,且夹杂著对贫女的“扼腕嘆息”之情。
“我呸,此等负心汉竟能中得状元,老夫心有不甘啊!无耻啊!救命之恩吶!拜过山神庙的呀!『他日若得登科,必以凤冠霞帔报卿』,我呸呸呸......”
那名老书生高扬著拐棍,激动得唾沫星子横飞,可一口气没喘过来,竟晕厥了去,上演一出『殭尸躺』。
好在林閒与一眾书生眼疾手快,搀住那老书生的身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