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皇祖遗风,朕的钱! 吾非相,乃摄也
“这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海图!”
万历的脸上浮现惊讶。
张懋修面上含笑,恭维道:“皇上圣明,这正是当年的海图。”
虽然同样是海图,但並不是当年宝船队行驶的具体航线图。
小皇帝看清楚之后,却是立马反应过来。
他惊喜的说道:“世兄的意思是……要让国家引导资本走到外面去?”
这一句询问,惊的张懋修眉头一挑。
没成想,小皇帝万历竟然会有如此眼界。
张懋修当即再次开口:“圣明无过於皇上!”
这一次他是带著几分真心实意的奉承和夸讚。
隨后。
张懋修继续说:“万历五年户部奏明天下田赋钱粮,岁入达四百三十五万两,比之先帝隆庆时每岁所入二百五十余万两之数,增长了七成多。”
“而自隆庆元年,朝廷於福建漳州月港开海通商,我朝商贾大肆出海,於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刳艅艎,分市东西路,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並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
事实上,隆庆开海有其正向作用,但实际作用也並没有想像中那么大。
就说允许开海的地方,也是仅限在福建漳州月港,而非整个大明沿海。
一开始更是每年开出五十张通行证,准允漳州地区商贾出海贸易,隨后增值每年一百张,最终停在了一百一十张。
而对国家的財税收入,也並没有明显的增加。
显然。
听完张懋修的话后,小皇帝万历立马抓住了其中的重点:“世兄,漳州开海通商,一岁只可得银数十万两?那朝廷抽分关税,又能得多少?”
张懋修含笑说道:“回稟陛下,万历四年,漳州月港一岁所得关税超万两,近来以来已近两万两。”
万历却是连连摇头摆手:“这么少,又如何能是朝中大臣们说的开海有益?”
见小皇帝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张懋修適时开口道:“这就是微臣要与陛下说的资本的劣根性了。”
万历立马瞪大双眼。
“还请世兄教我。”
张懋修頷首解释道:“陛下,我们如今已经知道资本是一种人性,而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增值和利润的。”
“所以资本天然就具有剥削和不平等的劣根性。”
“就如漳州月港,那些手握通行证的商贾,必然会为了更大的利润,而去隱瞒每次出海所得,如此一来就会导致朝廷收到的关税一年只有数万两,帐面上开海所得一年只有几十万两。”
万历眼里闪过一道愤怒,当即追问:“世兄是说,他们藏了利润?”
张懋修点头頷首:“陛下英明,若依臣之判断,月港一年通商出海所得之利,可达数百万两。若尽数依关税征缴,朝廷每年便可得数十万两税银。”
这不是张懋修在夸大其词。
所有的资料都表明,在隆庆开海之后,到明亡之前,整个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都流入了大明。
在这六七十年间,流入大明的白银总额高达数亿两。
均摊下来,一年自然能达到数百万两。
万历双眼瞪大,就连呼吸都变得急促了些。
他虎视眈眈的盯著张懋修。
“世兄是说,商贾在月港,一岁可得数百万两?”
张懋修点了点头,没有开口说话。
他需要给小皇帝留出一些思考的时间。
而在张懋修面前的小皇帝万历,整张脸却是肉眼可见的涨红起来,双眼透著阵阵冷冽。
半响之后。
万历呼吸急促道:“如此说来,月港那边的商贾每年得利数百万,朝廷便可以通过市舶司抽分关税数十万两!”
张懋修再一次诚实的点著头。
砰的一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