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诸葛亮的好奇心 三国:开局劝刘备投降曹操
面对刘备近乎託付生死的询问,陈宇没有丝毫的犹豫。
他仿佛早已胸有成竹,只是在等待这个时机。
他伸出手,没有指向南方,也没有指向西方,而是指向了东南方向,一片看起来荒无人烟、被暮色笼罩的丘陵与密林。
“向东,走华容道!”
“不可!”
这一次,是刘备和诸葛亮几乎同时出声反对。
刘备面露难色:“先生有所不知,华容道乃是一片险地,其中多是沼泽与泥泞小路,別说带著百姓和輜重马车,就连我军轻骑都难以快速通行啊!”
诸葛亮也紧跟著开口,语气中带著一丝不解和急切:“主公所言极是。亮也曾研究过此路,那地方『坦道则淤泥不寻,小径则芦苇丛生』,大军一旦陷入,进退不得,只会成为曹军的活靶子!此乃绝地,非生路也!”
军师和主公的同时否定,让刚刚升起一丝希望的眾人,心又沉了下去。
连臥龙先生都说是绝地,那还能有错?
然而,陈宇脸上的表情,却依旧是那副智珠在握的从容。
他笑了。
“没错。”
他这一声“没错”,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正因为它难走,正因为在所有人看来,它都是一条绝路,所以,它才是我们唯一的生路!”
陈宇看著诸葛亮,眼中闪烁著一种对方既熟悉又陌生的光芒。
“孔明先生,这叫『反向思维』。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曹操和他的谋士们,也都是当世人杰,他们能想到的,我们也能想到。我们能想到的,他们同样能想到。”
“他们会预判我们走汉津,会预判我们从小路绕行,但他们绝对想不到,我们会迎著一条所有人都知道的『绝路』,一头扎进去!”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反向思维……”诸葛亮喃喃自语,他那颗堪称时代“天板”的大脑,正被这个全新的词汇和逻辑,搅动得翻江倒海。
他发现,这个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似乎总能跳出固有的框架,从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找到破解死局的钥匙。
“可是,难走就是难走。”刘备依旧忧心忡忡,“就算曹军想不到,我们自己也过不去,又有何用?百姓们扶老携幼,马车上装载著我们仅剩的家当,陷进泥地里,一切都完了。”
这是最现实的问题。
“谁说泥地,就一定过不去?”
陈宇的笑容越发自信,他仿佛化身成了一位工匠导师,对著自己最得意的学生,循循善诱。
“我有一法,可让军民快速通过。”
【系统知识应用】这个念头在陈宇脑中一闪而过,他立刻將那些在纪录片和网络上看来的简易工程知识,用这个时代的人能听懂的语言组织起来。
诸葛亮的好奇心,在【系统奖励】的锚定下,此刻已经被彻底点燃。他向前一步,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哦?先生有何妙法?亮,洗耳恭听!”
陈宇看向周围那些被砍伐、烧毁的树木,以及被掀翻的马车,伸手指了指。
“就地取材。”
“命士兵砍伐道路两旁的树木,不必修整得太精细,只需截成大致相当的长度。然后,將这些木头,並排铺在泥泞的道路上,有多长,铺多长,形成两条平行的『木轨』。”
“让马车的轮子,压在木轨上行进。人和马,也儘量走在木轨或者铺设的木板上。”
陈宇比划著名:“如此一来,重量被木头分散,车轮和人脚就不会深陷泥中。前方的队伍一边铺设,大军一边前进,等大军通过后,后方的队伍再將木头回收,传递到前方继续铺设。”
“此法名为『滚木铺道』,只要组织得当,分工明確,速度虽然会慢上一些,但一定能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