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皇叔,百姓何存? 三国:开局劝刘备投降曹操
“主公?”陈宇看向他。
刘备没有看他,而是望著前方那一张张疲惫而又充满信任的面孔,轻声问道:“备有一惑,想请先生解之。”
“先生,备当初若听你之言,在长坂坡时,便直接携民请降……”
他的声音顿了顿,像是在咀嚼每一个字的分量。
“此刻,他们……是否便能安然无恙,不必受这流离冻馁之苦?”
这个问题,像一柄重锤,毫无预兆地砸在了陈宇的心上。
他沉默了。
是啊。
如果从“最优解”的角度看,投降,伤亡最小,百姓不必挨饿,不必在泥泞中跋涉,不必担惊受怕。
那是一个冰冷的、数学上绝对正確的答案。
可现在……
陈宇的目光,也投向了那些百姓。
他看到了那个刚刚被扶起的妇人,她正小心翼翼地將一小块乾粮掰碎,餵进自己孩子的嘴里,自己的嘴唇乾裂,却一口没吃。
他看到了一个断了手臂的士兵,正用仅剩的一只手,搀扶著一位白髮苍苍的老人。
他看到了那些追隨刘备的官员和士族,他们放下了往日的尊贵,和普通人一样满身泥污,却没有一个人抱怨。
他们的身体在受苦,但他们的眼神,没有死。
那是一种追隨信仰的眼神。
如果投降了曹操,他们或许能活下来,但那种眼神,会瞬间熄灭,变成行尸走肉般的麻木。就像后世那些在钢铁森林里,为了生存而奔波,却早已丟失了梦想和热情的……自己。
这一刻,歷史系研究生陈宇的灵魂,与这个时代的苦难,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共鸣。
他深吸一口气,对著刘备,郑重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主公。”
他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一丝愧疚和真诚的敬意。
“宇,错了。”
刘备猛地转过头,震惊地看著他。
陈宇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坦诚:“宇初见主公,只以键盘……只以书本上的数据计算生死,以为伤亡最少,便是最优之解。现在宇明白了,数据能计算生死,却算不了人心。”
“百姓追隨您,固然是为了活命,但更是为了您身上所承载的『仁义』二字,是为了那份还把他们当『人』看的尊严和希望!”
“若降了曹,他们身可存,但心已死。一群失了魂魄的行尸走肉,与那路边草木,又有何异?”
“是宇浅薄了。今日方知,主公『寧死不弃百姓』之举,看似不智,实则……是这乱世之中,最高明的大道!”
这番话,发自肺腑。
没有半分系统计算的痕跡,全是他此刻最真实的感悟。
刘备愣愣地看著陈宇,看著他眼中那份发自內心的认同与醒悟,眼眶,竟慢慢地红了。
他等这句话,等了很久。
他不是需要陈宇的认错,而是需要一个能真正理解他“道”的同路人。
诸葛亮懂他,但诸葛亮更侧重於“术”。
而陈宇,这个一开始用“术”来挑战他的“道”的年轻人,在亲眼见证了这一切后,终於理解了他的“道”,並反过来用“道”来肯定了他的“术”。
“哈哈……好!好!”
刘备激动地拍著陈宇的肩膀,不是君主对臣子的那种拍,而是知己对知己的相惜。
“先生能懂此理,备,无忧矣!”
这一刻,横亘在两人之间的最后一丝思想隔阂,彻底消融。
他们的对话,並没有刻意压低声音。
周围的士兵、將领,甚至一些离得近的百姓,都听得清清楚楚。
他们看著陈宇的眼神,彻底变了。
如果说之前是敬畏、是好奇,那么现在,则多了一份发自內心的亲近与认同。
这个看似冷酷、计谋百出的年轻人,原来和主公一样,是真正把他们放在心上的人。
他,是自己人。
无形之中,军心民心,前所未有地凝聚在了一起。
队伍的气氛,为之一振。
就在这时,前方开路的斥候再次飞马奔回,这一次,他的脸上写满了无法掩饰的狂喜!
“启稟主公!先生!前方不到五里,就是华容道的出口了!我们……我们就要走出去了!”
“太好了!”
“终於要走出这鬼地方了!”
人群中爆发出劫后余生般的欢呼。
所有人都加快了脚步,仿佛胜利就在眼前。
然而,那名斥候脸上的狂喜还未完全散去,就瞬间凝固成了一片煞白。他像是想起了什么最可怕的事情,声音陡然变调,充满了颤抖和绝望。
“但是……但是……”
他指著前方的方向,声音嘶哑地喊道:
“曹军大將曹仁,已……已分兵在出口设下了关卡!他们的旗帜,插满了整个山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