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孔明,我们分头行动 三国:开局劝刘备投降曹操
芦盪的高地上,夜风更寒,吹得人遍体生凉。
鲁肃的心,比这夜风还要凉。
“先生……这风……”他艰难地开口,看向陈宇的眼神里,已经带上了一丝无法掩饰的失望和焦虑。
西北风依旧。
火船若是在此时点燃,那滔天的大火只会倒卷回来,將赵云和那一百名死士烧成灰烬,把这场惊天豪赌,变成一场貽笑大方的惨剧。
刘备握著剑柄的手心,也已满是冷汗。他信陈宇,但眼前的天时,却实实在在地与他们作对。
就连一向镇定自若的诸葛亮,也微不可查地皱起了眉头。他身为“臥龙”,自詡能观天象,知风云。他也仔细算过,今夜,乃至未来三日,江夏左近,绝无可能颳起东南风。他之所以没有出言反对,是想看看,这位屡创奇蹟的“麒麟”,到底还有何等通天彻地的手段。
难道,真的要凭空祈禳,祭天借风不成?
可这里没有祭坛,更没有作法的童子。
只有一片肃杀的芦盪,和那个在风中衣袂飘飘,平静得令人心慌的年轻人。
陈宇仿佛没有感受到眾人焦灼的目光,他迎著凛冽的西北风,脸上反而露出了一丝神秘的笑意,那笑容里带著洞悉一切的瞭然。
“天上的东风借不来,”他的声音清晰而平稳,在风中传入每个人的耳中,“我们,可以自己造『东风』。”
什么?
自己造风?
鲁肃彻底懵了,他听过人力可胜天,却从未听过人力可改天换日,呼风唤雨!
就连诸葛亮,手中的羽扇也停在了半空,他看著陈宇,眼神中充满了极致的困惑与探寻。
陈宇转过身,面对著两位当世顶尖的智者,用一种仿佛老师在给学生上启蒙课的语气,缓缓道来。
“孔明先生,子敬先生,你们可知,为何白日里,海边常有海风拂面?”
不等二人回答,他便自问自答:“这並非神鬼之功,而是物理的规则。白日,骄阳炙烤,陆地砂石升温快,而江海水面升温慢。陆上空气受热膨胀而上浮,江上冷的空气便会流过来补充,这就形成了从江面吹向陆地的风,此为『江风』。”
“反之,到了夜晚,陆地散热快,江水散热慢。於是,陆上冷的空气下沉,流向相对温暖的江面,便形成了从陆地吹向江心的『陆风』。”
陈宇指了指他们脚下的土地,又指了指远处的长江主航道。
“我们此时所在的江夏北岸,便是『陆』。而长江宽阔的水面,便是『海』。白天,太阳出来之后,只要江面和陆地温差足够,这风向,自然会从西北,转为东南!”
他一番话说完,整个高地之上,死一般的寂静。
鲁肃张大了嘴,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戎马半生,从未听过如此匪夷所思却又……似乎合情合理的道理!江风?陆风?这简单的两个字,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而诸葛亮,更是如遭雷击!
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手中的羽扇“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物理?规则?
他一生苦研《奇门遁甲》,精通阴阳五行,自以为已经窥得了天地运转的奥秘。他一直以为,赤壁借东风,是夺天地之造化,是与鬼神沟通的无上法术!
可今天,陈宇却用最朴实、最简单的话语告诉他,那所谓的“借”,根本不是什么法术,而是一种……可以被计算,可以被预测的自然规律!
这一刻,他引以为傲的智慧,他半生所学的经天纬地之才,在这个年轻人面前,显得如此的渺小,如此的……幼稚可笑。
他之前以为,自己与陈宇,是“臥龙”与“麒麟”的並驾齐驱。
直到此刻他才幡然醒悟,他还在凡间揣摩著如何“借”用天地的力量,而陈宇,却已经站在了云端之上,俯瞰著天地运行的“规则”本身!
他看向陈宇的眼神,彻底变了。
那里面,不再是单纯的欣赏、好奇与竞爭。
而是,一个求道者,望向真正“道”的化身时,那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敬畏!
“所以,”陈宇的声音將诸葛亮从震撼中拉了回来,“我们等的,不是天意,而是时辰。”
他看了一眼天色,估算著时间,然后转向诸葛亮,眼神变得锐利而充满信任。
“孔明先生,这场戏,光我一人唱不完,还需你我二人配合。”
诸葛亮猛地回过神,捡起羽扇,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对著陈宇郑重一揖:“先生但有吩咐,亮,万死不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