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查帐 明末岭南创业史
陈子壮在院子里慢慢活动身体,练著八段锦。庞嘉胤端著一个粗瓷碗走近:“老爷,粥煮好了。”
陈子壮接过碗,一边喝一边问:“这几天在府里走动,听到什么消息没有?”
庞嘉胤压低声音:“大老爷那边的人看我们的眼神更奇怪了。陈禄那傢伙整天摆著一张臭脸。还有,厨房帮工说帐房老吴头前阵子和大老爷吵了一架,病倒了,现在管帐的是陈禄的小舅子李三,什么都不懂,只会拍马屁。”
陈子壮眼神一动:“老吴头在府里多少年了?”
“听说有三十多年了,老太爷在世时就在管帐,是个老实人。”
陈子壮几口喝完粥,整理了一下衣服:“我去见伯父。”
陈府正厅里,陈熙韶正在看信,眉头紧锁。见陈子壮进来,他放下信,表情冷淡:“集生来了?”
“伯父,”陈子壮行了个礼,“侄儿回乡已有段日子,每天在先父灵前守孝,静心思过。想起先父常教导要知道过日子不容易、持家艰难。如今侄儿被罢官在家,没有俸禄,怕坐吃山空,增加家族负担。所以恳请伯父允许我查看近年家族帐目,了解家中收支,好在守孝期间量入为出,节省开支。”
陈熙韶端著茶碗的手顿了顿,抬眼看向陈子壮:“看帐本?子壮有心了。只是家族帐目繁杂,多年堆积,借款琐碎,一时半会儿理不清。等过些日子整理清楚了,再给你看不迟。”
“伯父说的是,”陈子壮微微弯腰,“正因为帐目繁杂,侄儿更应该早点熟悉。侄儿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对算学也略知一二。守孝时间还长,正好可以藉此慢慢梳理,为伯父分忧。”
陈熙韶脸色一沉:“这事不急。”
陈子壮转而求见族中辈分最高的陈七公。这位当过老县丞的长辈,对陈熙韶专权和家业衰落早有不满。
“七叔公,侄儿並不是要爭权夺利。只是作为儿子,眼看先父心血、家族基业似乎越来越差,心中不安。查看帐目只是为了了解实际情况,节省开支。但伯父似乎有顾虑,恳请七叔公主持公道。”
陈七公摸著鬍子,沉默了一会儿嘆气道:“熙韶是太操劳了。你想看帐,也是合情合理。明天祭祖后,我跟他说说。”
第二天,陈熙韶脸色不悦地把几本帐簿放在书桌上:“这是近三年田租、铺租的总帐。其他杂项还在整理。別被数字搞糊涂了。”
“谢谢伯父。”陈子壮麵色平静地抱起帐本离开。
深夜油灯下,陈子壮翻阅帐簿,很快发现了问题。
“顺德桑基庄,天启六年租银一百二十两,七年八十两,崇禎元年六十两?前天我们去看的那片桑基,周伯不是说去年收成不错吗?”
庞嘉胤点头:“是的老爷,周伯就在那个庄上。”
“帐上却少了一半租钱?”陈子壮继续翻看,“修缮祠堂支出三百两?祠堂樑柱漆皮脱落,供桌积灰,这笔钱修了什么?买祭田支出五百两?哪里的祭田?没有地契附註?”
陈子壮越看越心惊,对庞嘉胤低声吩咐了几句。
午后,庞嘉胤“偶遇”在帐房外扫地的学徒,塞给他几个铜钱:“小兄弟,在帐房做事前途无量啊。”
学徒苦笑:“有啥前途,就是打杂。师傅病倒了,李三爷啥都不懂,帐搞得一团乱。”
庞嘉胤又掏出碎银子:“这点银子,你偷偷给老吴师傅买药,別说是我家老爷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