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何为格物  明末岭南创业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课业已毕,余波未平。

陈子壮布置道:“今日之论,波澜叠起。诸生质疑问难,都切中要害。应当仿《论语》体例,如实辑录讲学精要、诸生问答,如林承曜之疑、李德贤之惑、陈日昌之证、庞嘉胤之鑑、张家玉之警、陈邦彦之思、陈存中之问、以及为师解惑之言,题为《琼林博识问对·卷一》。此文存於书院,凡我学子,皆可借阅研习,薪火相传。务求真实,彰显百家爭鸣之意。明日,我开讲『格物』第一课,探究万物之理,望诸位前来倾听。”

眾学员肃然领命,心潮澎湃。

……

翌日。

陈子壮端坐讲席,面前不再是宏大的世界地图,而是整齐摆放著木尺、秤桿、几枚大小不一的砝码、一架简易沙漏,以及一个日晷的缩小模型。

所有学员、旁听军官,目光都聚焦在这些看似普通、却又透著几分陌生的器物上。

“昨日我们观寰宇之大,开眼以见世。”陈子壮开门见山,目光扫过台下,“今日我们究万物之微,格物以致知。阳明公曾说:『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可这『物』究竟在何处?我们又该如何『格』它?”

他稍作停顿,指向面前那些器物:“格物致知,首重什么?不是空谈感悟,不是虚论心性,而是精確度量,求实为本。这是我们脚踏实地之始,破除迷障之基。所以今日格物第一讲,便是讲格物的基础,也就是测量,与万物运行之序。”

他拿起一柄標准的木尺,木纹清晰,刻度分明:“这是做什么的?度量长短。可如果没有统一的標准,又怎能定准?”

他引经据典道:“《论语·尧曰》中说:『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圣王治国,首重统一度量衡,这是秩序的根本。”

“这是尺,十尺为一丈。”他以尺量了量案几,“但细微之处,需要更精微。所以有『分』,是尺的十分之一;『厘』,是分的十分之一;『毫』,是厘的十分之一。”

他看向眾人,语气转肃:“分之下还能再分,务必求精求微。没有这套准绳,田亩就量不清,赋税就分不均,营造就会失准,军械就会参差,这都是乱象的根源。”

稍后,他拿起秤桿与砝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