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释疑 明末岭南创业史
他起身背著手,在书房里踱了几步,又说:“琼林书院的格物之学,可以先在沙贝这小块地方试刀。精確丈量登记田亩、清点编户人口、详细记录物產。等到成效显现,保境安民,仓库逐渐充实,这『知行合一』的星星之火,或许能照亮一方,为后来人探路。”
张家玉听了,深深作揖:“学生愿为这燎原星火,尽绵薄之力!”
……
又过了一日,陈子壮正在书院走廊散步,见一人面色挣扎、犹豫不前,似乎想说什么又不敢说。
正是林承曜。
陈子壮见状,主动开口:“承曜,我知道你心结还在。格物之法,不是为了否定感悟天道、寻求中和的大境界,阳明公所追求的『致良知』也包含这个境界。但这方法实际上是为它打基础。如果不清楚寒暑交替的精確周期,怎么感悟四时运行生生不息的『道』?如果不知道人体经脉臟腑的確切位置和关联,『天人合一』的玄妙感悟岂不是空中楼阁?精確认知外在世界与自身,就像为高楼夯实地基,『致中和』、『致良知』的感悟才能建立在上面,更加真切、更加高远。这不是阻碍,而是提升感悟的阶梯。”
林承曜沉默良久,眼神复杂,最终拱手道:“夫子的话,学生心里还是有点乱,似懂非懂,请容学生再想想。”
说完,他向陈子壮郑重行礼:“谢谢夫子不嫌学生固执,反而耐心教导,学生受教了。”
陈子壮信步而行,不知不觉走到团练演武场。陈存中等人远远看见,兴冲冲地跑过来。
“先生!我们几个琢磨您讲的『测量』、『记录』,想用在火銃上。我们打算,在百步外立好木靶,用同一桿鸟銃、装同样分量的火药铅弹,按不同仰角各打十次!记下每次中没中靶,中了算几环,没中的,偏左偏右偏上偏下多少寸。您看这法子行不行?是不是您说的『格物』?”
陈子壮笑了,他拍著陈存中的肩膀:“非常好!这正是『事上磨练』、『知行合一』!这个实践很好,一定要详细记录,在哪天什么时辰?什么地方?用哪杆銃?火药铅弹多少?仰角多少?以及每次击发的结果。回来的时候,我要仔细看你们的记录。但要记住,火药珍贵,用量要谨慎。”
武院学生们得到肯定,行礼之后兴奋地跑回靶场。
陈子壮背著手望天,心里却渐渐有了一个想法。
他转身踏上返回启明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