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全流程设计 明末岭南创业史
溪流边的低洼地,定为“甲二工作点”。磨粉需要藉助水力,临溪便於引水,院子要挖得深些,墙基一定要牢固,以防被水浸泡坍塌。
村北头和几户老宅只隔一条巷子的清静院落,用作“甲三工作点”。合蜡膏讲究火候稳定,这里独门独户很合適,同样需要加高院墙。
村中心老宅区一个不起眼的夹缝里,有个小小的方院,只有一扇门,门前地势开阔,定为最关键的“甲四工作点”。地方窄小,反而便於看守。
另外有两处,一处靠近纺织工坊,用作“浆纱点”;另一处紧邻浆纱点,定为“整理点”。这两处同样要求高墙独立、便於管控。纺织坊中生產出的纱线,將由专人按规定路线运至浆纱点,在此完成浆液处理后,再转运至整理点进行后续加工。整个运输过程严格保密,內外隔绝,確保浆纱配方与工艺不外流。
陈德芳抱著厚厚一叠图纸,眉头微皱:“老爷,这六处同时动工,动静恐怕不小,想瞒过別人,可能不太容易。”
“何必隱瞒?”陈子壮摆了摆手,“对外就说商会要设几个试製精细物件的试验点,地方需要清静,墙要高筑以防盗。如果有人问起是做什么用的,就说是为木工坊试新漆、为珍奇坊试新料、为纺织坊试新浆,含糊应付过去就行。工钱给够,匠人只管砌墙,不必多问。”
陈善长立即应道:“人手我去安排,找熟悉又口风紧的匠头。砖瓦木料都走总会帐目,不经过分会。”
“德芳,”陈子壮转向陈德芳,“你那边新工坊动土的场面不妨搞大些。这边的动静,就当作是给你打下手的小工坊。”
陈德芳会意:“好!我那边敲锣打鼓,吸引注意,这边悄悄把墙垒起来,让人摸不清虚实。”
……
沙贝村溪流边,陈德芳负责的木工坊正在夯土筑基,人声鼎沸。而在下游更隱蔽的河湾处,另一处工地也在悄悄动土。
陈子壮带著请来的两名沉默寡言的匠人,站在挖开的地基旁,指著湍急的河水说:“引水渠从这里开挖,坡度要陡,水流要衝!”
他展开一张图样,上面画著水轮、传动轴和几个石臼。
“轮子要用硬木,轴要铁芯包硬木。石臼,”他点了点图纸,“臼齿要密实。水流衝下,轮子要转得飞快,带动石臼里的碾砣,研磨矿石粗粉。记住,是湿磨。碾底要通水,磨出的细粉隨水流走,进入沉淀池分级取用。”
一位老匠人仔细看著图纸和水势,眯眼问道:“老爷,水流这么急,粉料会不会被冲走?”
“多设几级沉淀池,”陈子壮淡淡地说道,“一层层沉淀,一层层收取,只要最细的那层浮浆。”他转向陈德芳,“德芳,这水磨坊对外就说是给珍奇坊磨顏料、给木工坊磨细漆料的,算是新建工坊的附属,明白吗?”
陈德芳点头:“明白。顏料、漆料,都说得通。水磨坊动静大,正好作为遮掩。”
“工期一定要快。”陈子壮最后叮嘱道,“石臼、水轮必须坚固耐用,磨盘转起来,绝对不能散架。这是『甲二』的命脉所在。还有,今天说的话如果泄露半点,別怪我不讲往日情面。”